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鹿技术

鹿茸角形态的异常及预防


    鹿茸角(abnormal antler)形态异常者,常称为畸形茸(角)或怪角,泛指一切异于本种类鹿茸角所固有的特征性形态而呈现不规则生长的鹿茸(角),诸如分枝增多或减少的鹿茸,主干和分枝的长短或粗细比例极不相称的鹿茸,茸体某部位生长较大突起(“奶子”)的鹿茸,各侧枝生长方位、长短、粗细和间距相互之间严重失称的鹿茸,以及瘤形茸、葱形茸、扁挺茸、鸳鸯角等各种异形的鹿茸。

    在国内外医药和保健品市场上,畸形鹿茸,不仅质量等级落后,价格低下,而且比较滞销。因此,探讨鹿茸角形态发生异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鹿茸角畸形化生长发育,对发展鹿业生产很有必要。

    1 畸形鹿茸的常见类型

    从畸形茸的外部形态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1基部原生性形态异常型

    在生产中,常见的有丛生状茸、瘤形茸、无眉枝茸、高鸡腿茸、多枝状茸、独挺茸、锥形茸等。

    1.2眉枝形态异常型

    主要有多眉枝茸、眉枝双尖状茸、单门桩马鹿茸、折曲形眉枝茸、眉枝过于短小茸等。

    1.3主干形态异常型

    主要有多侧枝茸、无分枝茸、扁挺茸、赘生“奶子”茸、主干扭曲或粗细不均茸、主干向后或向外曲生的“羊角茸”、两支茸都外向平直生长的“爬头茸”等。

    1.4顶部异常型

    主要有掌状顶茸、顶部多分枝茸、上嘴头分生失称茸、爪状顶茸等。

    1.5表皮形态异常型

    常见的有角畦(furrew)发育成皱襞的茸、角表突(pearl,thorn)过大的“疣皮茸”、表皮过度生长的“辫子茸”(vekvet exuberance)等。

    2 鹿茸角形态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

    2.1遗传性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遗传性因素控制,不同种鹿的茸角所固有特征性形态不同,并且,同一种鹿的茸角形态亦存在着个体之间相对的差别。人们把形态异常化的特征能够遗传的鹿茸角,称为遗传性怪角。这类鹿角的特征性“怪状”,多数可在两侧茸角上对称地出现,并且能够在个体各生茸周期中重复表现,在后代的茸角上有所体现。在生产中,常见的遗传性怪角有爬头茸、羊角茸、顶端不分枝茸、扁挺茸、独挺茸、掌状顶茸、鸡腿茸、鸳鸯角、单门桩马鹿茸、疣皮茸、无眉枝茸、表皮纵生皱襞茸等。

    2.2角柄受到损伤

    角柄(pedicle)也称为角基、角根或草桩,是鹿茸角生长的基础。介于角柄和茸角之间,有胎生性结缔组织层,鹿脱掉角(或花盘)后,角柄顶部裸露面如果过度凸凹不平或个别部位发生残缺及损伤,则会影响新生组织层各部位组织细胞生长的均衡性,从而促使茸角的畸变,导致鹿茸角畸形化生长发育。在生产中,因角柄损伤而长出畸形茸的例子并不鲜见。角柄皮肤剥脱,角柄被锯伤或顶伤,角柄因脱盘不良使接口面(seal)发生炎症或残缺等,都能导致所生鹿茸形态异常,或生长瘤形茸、葱形茸、锥形茸、丛生或多枝状等自基部就发生畸形的原生性畸形茸。老龄鹿,尤其生茸粗大的老龄鹿,其角柄逐年低陷,锯茸时容易损伤角柄,所以其怪角的产生率较高。有人在某鹿场观察了339头5~18岁梅花鹿的生茸情况,在所收取的678支茸中,590支为标准三杈形茸,占87.02%,另外88支茸严重畸形,占12.98%。在88支畸形茸中,基部畸形者占36.36%,可见养鹿场鹿茸自基部发生畸形者在畸形茸中占有较多的比例。角柄严重损伤后,鹿可在其后的各个生茸周期中,都生长畸形茸。

    2.3 茸体某部位损伤

    鹿茸眉枝、主干、上部侧枝和茸顶等各部位在生长发育期,生长点受到损伤等严重刺激,可以长出增生性分枝。有人曾报道驯鹿茸主干发生机械性损伤后,可于损伤局部诱生出旁枝;赤鹿茸主干损伤后,可在损伤部位长出一个额外的分枝,并且这一异变生枝的形态能在其后连续3年的生茸周期中重现,只不过其异变程度逐年减弱,而于第四年生茸过程中完全消失。鹿茸的主干和侧枝在生长发育期遭受撞击发生折裂后,其远端部分发育受到影响,往往长成折曲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鹿茸 分枝 主干 侧枝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