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4.2.2 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收获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地力逐渐下降。为了维持地力和提高产量应将植物带走的养分适当归还土壤。 4.2.3 最小养分律 

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有多有少,决定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植物需要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只有针对地性补充最小养分才能获得高产。最小养分随作物产量和施肥水平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4.2.4 报酬递减律 

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植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呈递减趋势。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将不再增产,甚至造成减产。

4.2.5 因子综合作用律 

植物生长受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多种因子制约。施肥仅是植物增产的措施之一,补充养分应与其它增产措施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3 合理施肥原则

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坚持施肥与其它措施相结合。

4.4 合理施肥依据

4.4.1 植物营养特性 

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

4.4.2 土壤性状

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等因素导致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不同,从而影响肥料效应。 4.4.3 肥料性质

不同肥料种类和品种及其施用后的土壤农化性质,决定该肥料适宜的土壤类型、植物种类和施肥方法。

4.5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肥料种类、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位置等。施肥量是施肥技术的核心,肥料效应是上述施肥技术的综合反应。

4.5.1 肥料种类

根据土壤性状和植物营养特性确定肥料种类。

4.5.2 施肥量

确定施肥量的方法主要有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田间试验配方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等。 4.5.3 养分配比

根据植物营养特性和土壤性状调整肥料养分配比,实现平衡施肥。

4.5.4 施肥时期

根据肥料性质和植物营养特性,适时施肥。植物生长旺盛和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应重点施肥,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分期施肥。

4.5.5 施肥方法

根据肥料性质选择施肥方法。例如氮肥应深施覆土,密植植物可先撒施后浇水;水溶性磷肥应集中施用,难溶性磷肥应分层施用或与有机肥料堆沤后撒施。

4.5.6 施肥位置 根据植物特性,选择适宜的施肥位置。例如中耕植物追施化肥应根据植物长势将肥料施于植株的侧下方。 5 合理施肥的效益评价

5.1 增产率 合理施肥产量与常规施肥产量的差值与常规施肥产量的比率或百分数。

增产率(a)用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a(%)= ……………………………………………………(1)

式中:a1──合理施肥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

a2──常规施肥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

5.2 肥料利用率,植物当季吸收来自肥料的某一养分量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肥料利用率是衡量施肥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肥料利用率(b)用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b(%)= ………………………………………………(2)

式中:b1──植物吸收的养分量(施肥处理),单位为千克(kg);

b2──土壤供应的养分量(空白处理),单位为千克(kg);

b3──肥料养分量 , 单位为千克(kg)。

5.3 施肥经济效益

5.3.1 纯收益 施肥增加的产值与施肥成本的差值,正值表示施肥获得了经济效益,数额越大,获利愈多。

纯收益(c)用元/ hm2表示,按式(3)计算

c=c1 -c2 …………………………………………………………………(3)

式中:c1──施肥增加的产值,单位为元每公顷(元/ hm2);

c2──肥料施用成本,单位为元每公顷(元/ hm2)。

5.3.2 投入产出比 简称投产比,是施肥成本与施肥增加产值之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行业标准 施肥 肥料效应 品种 相结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