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种植技术 > 食用菌栽培技术 > 平菇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庭院棚栽平菇技术

网友投稿  2008-12-12  互联网

    利用农家庭院空闲地搭建塑料薄膜菇棚栽培平菇有着投资少、温湿度易于控制、管理方便、效益好的优点。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菇棚的搭建坐北朝南,靠西墙或东墙搭建菇棚,建棚地点地势略高,防止积水,建棚前要对地面进行彻底清理,避免地面垃圾、杂草、污物污染棚内环境。建棚采用木立柱或水泥立柱支撑,棚顶以竹竿结构为佳,上覆薄膜并加盖草帘遮阳。要求菇棚有一定倾斜。一般农家庭院由于卫生条件稍差,为防止杂菌和害虫对平菇的危害,播种前3天~4天要对菇房进行杀虫和消毒,杀虫一般选用1%的敌敌畏喷洒棚内四周,密闭24小时然后充分通风。棚内消毒可采用硫磺(10克/立方米)熏蒸,或应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密闭24小时然后充分通风,并对棚内墙壁和立柱喷洒1%的石灰水,地面撒少量石灰粉。

    2.菌种的选用春季栽培可选用中高温型品种。选用菌种时要将有杂菌污染的菌种和脱壁老菌种淘汰,选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的留作播种用。

    3.培养料的配制与播种选用棉子壳作为培养料有着栽培方便、杂菌污染率低、出菇产量高的优点,是初次种菇者的首选。棉子壳选新鲜无霉变的,配料前最好在阳光下曝晒1天~2天。其配料比例一般为:棉子壳100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生石灰1千克、多菌灵0.1千克。用手握培养料以手指缝间有水滴出现而不滴下为宜。拌料所用工具要用1%石灰水消毒。

    庭院棚栽平菇一般采用塑料袋栽培方式,袋栽平菇的播种方法多为层播,袋的两端各放一层菌种,中间放两层菌种。播种量以干料量的20%为宜。培养料装入的紧实度非常重要,装得过紧氧气不足,装得过松水分易蒸发,菌丝与培养料接触不紧密,菌丝吃料慢。合适的紧实度应该是用手按培养料有弹性,又按不出坑,搬动菌袋不出褶。播种后在菌袋两端和中间接种部位用机针打若干个通气微孔,以改善菌袋内通气条件,加快发菌速度。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播种。亦可在装袋前将菌袋先行打孔。

    4.发菌期管理装袋完成后要将菌袋放入菇房或菇棚中发菌,一般成墙式摆放。发菌期不需要光,菇房要注意遮光。

    平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2℃。料温应控制在24℃~27℃。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高温期可昼夜通风,低温期夜间覆盖草帘或纸被保温,白天卷起见光,提高棚温,中午通风。从发菌初期开始经常检查菌袋湿度,发现温度偏高要及时倒袋,将上下层菌袋调换位置,使其温度均匀,生长一致,同时检查淘汰有杂菌的菌袋。注意倒袋时不要折断菌丝,以免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播种后25天~30天,菌丝即可“吃透”料,菌丝由雪白转成灰白,有黄水渗出,标志着菌丝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开始出菇。此时应给予昼夜8℃~10℃的温差及散射光刺激,促进出菇,管理者要撤掉部分草帘增加棚内散射光量,适度加大通风量提高昼夜温差。

    5.出菇期的管理当发菌期结束,进入出菇期后,应每天检查菌袋,如果发现有菌蕾出现,就将菌袋口的绳解开,将袋口卷起,在棚内适当喷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棚内继续给予散射光,光亮以在棚内看清报上小字为宜,光线不足易产生畸形菇。温度保持在10℃~25℃。出菇期需氧量增加,因此要加大通风量,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形成大脚菇,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保持空气相对湿度,每天要向地面、墙壁、空间喷水2次~3次,做到轻喷、细喷、勤喷,天旱、风大时要勤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出菇初期切记不要向菌袋、幼菇上喷水,否则原基和幼菇易腐烂、死亡,当菌盖长到2厘米以上才能向菌袋和菇体上喷水。

    在出完第1潮菇后,可将菌袋中间的薄膜去掉,按一层菌袋一层营养土(泥)的办法重新垒成菌墙,这样可以增加菌袋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显著提高出菇量。营养土(泥)一般选用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优质菜园土或黏壤土,除去作物残根、砂砾等,添加10%草木灰、2%的过磷酸钙、0.5%的尿素、3%石灰粉,拌匀后喷500倍液百菌清、1500倍液敌敌畏,加薄膜密封2天后使用。


http://farm.00-net.com/zz/jun/6/2008-12-12/10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