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苗木种植技术 > 北海道黄杨种植技术


鳞翅目螟蛾科,是大叶黄杨、瓜子黄杨等绿篱植物上的食叶害虫之一。它主要为害绿篱植物的顶梢及叶片,造成枝叶光秃,大大降低绿化及观赏价值。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为害有逐年加重之势。

  分布与为害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陕西、青海、西藏;危害黄杨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冬青、卫矛。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尤喜危害新梢嫩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整株树叶被食殆尽,树冠上仅剩丝网、残叶和碎片,加之黄杨木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往往枯萎死亡。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毫米至19毫米,翅展33毫米至45毫米;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褐色。

  2.卵:椭圆形,长0.8毫米至1.2毫米,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42毫米至60毫米,头宽3.7毫米至4.5毫米;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两块;背线绿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4.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毫米至26毫米,宽6毫米至8毫米;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毫米至27毫米。

  发生规律在山东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为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后第2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多块产,少数散产,每卵块3粒至13粒,每只雌成虫产卵123粒至219粒。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蔽阴处,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叶肉。2至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在内部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虫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4龄后转移为害,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

  防治措施

  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2年虫源。

  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1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减轻当年发生虫害。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还可使用一些低毒、无污染农药及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

  5.保护利用天敌:对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白僵菌以及寄生蝇等自然天敌进行保护利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瓜子黄杨 趋光性 树木 卫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