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高庙山黄底村是他们市重点扶贫对象,在扶贫路上是一块特别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帮扶干部与帮扶单位带领下,最后靠特色养殖及种植助高庙山上黄底塬升起致富希望!跟着小编看看他们成功的秘诀!
山脊上横穿高庙乡黄底村的三大公路蜿蜒远伸,路两边梯田错落铺开,犹如路之两翼振翅高飞。梯田里一颗颗挂满籽粒的花椒树,迎风沾光,欣欣向荣;花椒树下一畦畦一垄垄间作药材油牡丹早已落花结实,进入采摘期。东 下组一排排养殖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迸射着群众致富的灿烂光芒。
实施帮扶工作以来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区人大在科学把握黄底村自然禀赋资源的前提下,经过上下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地为该村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致富规划和方向,借助“雨露计划”把村里的种植、养殖户集中起来 进行课堂讲授、实地观摩、实践总结、反馈交流,通过引进“土专家”提升村内种植、养殖户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了一支以该村群众为主的“本土专家”发展壮大种植养殖规模。
在贫困户陈小平家中,小编了解到他正在电话里与一位收猪的客商交谈猪价的事宜。挂了电话陈小平说起了它养猪的那些故事:“养张嘴货真不容易,刚开始一边摸索一边积累走了很多弯路,曾想到了放弃,是区人大 的扶贫干部重新点燃了我致富的希望,缺资金怎么办?技术不行怎么办?都是帮扶干部帮我一一解决了实际困难。”今年42岁的陈小平说起话来还是一套一套的。
“区人大帮扶干部帮我协调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翻新了猪舍,购买了猪苗,我又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养殖培训,学到了我从来都没听说过的生猪养殖技术,这真是帮上了大忙啦,外面的客商都与我长期合作,提前预定。我现在不 光自己会养猪,还用学的知识帮助有想法的左邻右舍共同发展,光在我们村就有40户贫困户搞养殖。”陈小平的自信完全来自于技术培训带来的力量。
像陈小平这样通过接受培训转化成的“本土专家”在黄底村不下10人,他们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帮助乡亲走出困境,回报着帮扶单位给予的无私帮助,在当地织出了一张能看见,能感触到的干群脱贫致富攻坚“网”。
“我这块地八亩还要多,全部种上了花椒树,今年正值盛果期,树下种了油牡丹,牡丹籽再过几天就可以摘了,到时候花椒和牡丹籽这两项收入加起来,我全家飘飘地就可以脱贫了!”高庙乡黄底村贫困户郭春星脸上写满了 获得感。展望以后的幸福生活,他觉得十分轻松,掰着指头向笔者道出了区人大扶贫干部帮扶他们家一年多以来的件件“暖心事”。像郭春星这样的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致富的在黄底村就有45户160人。
黄底村第一书记段松波说:“自换届以来,区人大机关专门就扶贫工作召开常委会,对工作再加强、再部署,并组织召集8家帮扶单位结合村情围绕产业发展、生活排污建设、入村和田间道路硬化等12个帮扶项目,预计筹措资 金181.3万元,确定了2017年黄底村项目建设一系列工程,确保胜利完成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 来到黄底村文化广场,一座刚刚建成的仿古戏台矗立在广场东侧。据了解,为推进贫困村文化扶贫工作,区人大积极协调区文化旅游局争取项目资金4万元,为黄底村搭建的简易戏台于7月15日完工,进一步促进了该村的文化 建设。段松波表示,近日将于有关部门协调,开展文艺汇演活动,落实文化惠民,丰富村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沿着村中道路来到了黄底村东下组,一台挖掘机“突--突--突”不停的忙碌着,在挖掘机身后的一道深渠里,几个干活人配合着机械把一根根粗管放进渠里,对接、加固、掩埋,几位附近的村民一改往日看热闹的习惯,也跟 在干活人后面搭把手。村民郭振兴放下手里的工具打开了话匣,原来这是为东下组修的排洪渠。东下组地势较低,在过去,每到汛期,大雨来临,由于村内排水不畅,住户院落的雨水积少成多,顺流而下,形成肆虐的洪水, 不光“惊扰”了村里的几户群众,还“光顾”了洼地的庄稼,好几户群众的窑洞冲塌啦、围墙洇倒了、庄稼被毁了,村民损失惨重,苦不堪言。帮扶单位区人大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区水利局安排技术员到现场实地勘测 排洪管道建设线路,最终设计了一条长640米的地埋排水管道,争取专项资金16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zfj/2017-08-07/3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