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牛病防治

犊牛大肠杆菌病和副伤寒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犊牛大肠杆菌病和犊牛副伤寒都是新生牛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养牛生产上经常发生,但混合感染较难诊断,在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1病因及流行病学

    1.1犊牛大肠杆菌病病原体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常由03、08、Ols、026、035、045、07s、0.4、0.5、0.9、0137等型号大肠杆菌所致,1~3日龄犊牛最易感染,发病率相当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至停止。

    1.2犊牛副伤寒病原体为沙门氏菌属的肠炎杆菌和伤寒杆菌,10―30日龄犊牛易感,发病率高。

    2症状 .

    2.1 犊牛大肠杆菌病

    潜伏期短,通常为数小时,病初犊牛体温升高至40℃或更高,食欲减退,喜躺卧。数小时后开始下痢,初如粥样,继则水样,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凝块及气泡。粪便初呈黄色,继而变为灰白色或白色,故又可称犊牛白痢。病的末期,肛门失禁,尾巴及后躯被粪便污染。此时病畜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呼吸脉搏加快,病程延长者,并发肺炎、关节炎直至败血症而死亡。

    2.2 犊牛副伤寒

    潜伏期为7d左右或更长,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2.2.1 急性 病初体温升高,3―4d后体温可升至41℃或更高,此时病畜躺卧,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初便秘后腹泻,排黄色粪便后变为灰黄色恶臭稀便,有时混有血液,假膜或气泡,眼和鼻粘性分泌物增多。

    2.2.2 慢性 病畜轻度腹泻,稍有食欲,常并发肺炎,有的可见关节肿大,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间有神经症状发生。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对病死犊牛剖检可作为初步诊断,要确诊可取病料作细菌学检验,从而确定以上两种传染病。

    3.1 犊牛大肠杆菌病病理解剖诊断  

    主要表现消化道炎症,首先表现为瘤胃、网胃粘膜脱落,真胃及十二指肠和小肠中段有严重的充血及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小肠淋巴滤泡充血。肺部有显著充血、出血及水肿,支气管内充满气泡,粘膜充血,纵膈淋巴结严重充血出血。肾皮质部充血或浊肿,但不软化。

    3.2 犊牛副伤寒病理解剖诊断

    腹膜、皱胃、小肠、膀胱粘膜有小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脾包膜下有出血点或斑,肝脏变性呈粘土色。在脾和肝脏表面见有粟粒大灰黄色的界限明显的坏死灶。肠粘膜上有假膜。患病的肺叶往往与胸膜发生粘连。肺也有粟粒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性坏死灶。心肌变性,心内膜、心外膜下有出血。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4 防治

    现重点结合几年来对以上两种犊牛常见病、多发病的点滴防治经验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4.1 预防

    牛栏舍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阳光充足,母牛产后应用产后康注射液消炎,母牛奶头保持清洁卫生,常用生理盐水冲洗,发现病犊牛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同圈其它犊牛可口服5%痢菌净粉或100万IU链霉素预防,效果明显。

    4,2 治疗

    4.2.1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应采取快速杀灭病原体、强心、补液、恢复胃肠功能等综合治疗方案。

    方案1:青霉素钾200万IU、链霉素100万IU用注射用水稀释后混合肌注,另侧肌注10%黄芪多糖10mL,1次/d,连用2d。

    方案2:复方庆大小诺霉素40万IU肌注,另侧肌注10%黄芪多糖10mL,1次/d,连用2d。轻症能站立行走的,口服补液盐15g兑葡萄糖粉5g;重症躺卧不起的静脉补液10%葡萄糖250mL,肌注强心药5%可拉明一支,灌服健胃止泻药白头翁散25g,温脾止泻散25g。

    4.2.2 犊牛副伤寒治疗应对症下药,轻症治疗方案:双黄莲注射液稀释青霉素钾肌注,按体重给药1次/d,连用2d;恩诺沙星注射液,1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分别注射,按体重给药,1次/d,连用2d。重症治疗方案:在以上基础上静脉补液10%葡萄糖300mL,肌注强心药5%可拉明1支,灌服健胃止泻药白头翁散30g,温脾止泻散30g,调整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肠杆菌病 变性 链霉素 坏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