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2021年河北省主要秋季粮油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及灾后应对技术指导意见


4.清除杂草。连续多雨晴天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不必要的水肥消耗及其带来的病虫害。不要忽略杂草的清除,更不要等到杂草结籽,大量的草籽会造成下一年谷田更严重的草害,尤其谷莠子的草籽可在土壤中存活 20 年之久,只要种植谷子,就会与谷子伴生,而且杂草也是多种病害、虫害的宿主,会导致病虫害加重,因此要及时清除杂草。抗除草剂品种的谷田出现草荒时,与第一次使用除草剂间隔一定时间后,可以二次科学使用配套除草剂。

三、水稻

目前,水稻陆续进入拔节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2021年天气气候异常,对水稻生长极其不利:育秧的4月上中旬至5月上中旬,异常低温,秧苗素质降低,致使插秧后秧苗缓秧慢;插秧后5月至6月底气温明显低于常年,造成水稻分蘖推迟,低位蘖少,分蘖数明显低于常年,低温还会引起抽穗期延迟;进入7月连续降雨阴天,为稻瘟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温湿环境,感病品种或抗病性弱品种稻叶瘟发生较重。为了确保水稻高产稳产,重点是防止倒伏,施好穗肥,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晚熟品种还要注意防止贪青晚熟。技术措施如下:

1.加强水层管理。需排水晒田7~10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控制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增强抗倒伏能力;穗分化至抽穗期灌浆保持5~6厘米水层,保证穗粒数,灌浆前期保持2~3厘米水层,提高结实率,灌浆中期干湿交替,保持根系活力,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防止早衰和贪青晚熟。

2.科学施用穗肥。依据稻田长势,科学施用穗肥,对于前期施肥量较大,长势旺盛的田块及晚熟品种,不施或少施穗肥,以免倒伏或贪青晚熟;田间长势差或茎数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地块,要施好穗肥,确保水稻大穗和高结实率。水稻幼穗0.5厘米左右时,是穗肥最佳施用时期,可依据水稻长势情况,亩施高含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10公斤。

3.强化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飞虱等病虫害。要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4.防止早衰提粒重。后期脱肥地块,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5.适时收获。采用烘干设备烘干的稻谷含水率23%~25%时机收;无烘干条件时,稻谷含水率15%左右时机收。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水稻涝灾因降雨量、地势、品种、生育期、水淹程度、持续时间、水温高低、水质清浊、流速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水稻涝灾症状。分蘖期:脚叶坏死,成黄褐色或暗绿色,心叶略有弯曲,分蘖延迟、停止,枯死株增加,穗数减少。拔节期:受涝时下部节间变长,上部节间缩短,最后植株缩短。茎秆细弱、弯曲、折断,伸长节上生出不定根,穗数、颖花数减少,出现畸形穗,抽穗不齐,抽穗和成熟延迟5~15天,结实率下降。抽穗期:结实率降低,齐穗后受涝危害轻。乳熟期:脚叶枯萎,顶端尚绿,谷粒灰黑有乳浆,结实率下降,碎米增加。成熟期:出现发芽穗,稻谷质量低劣。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排涝减灾。立即组织人力、机械排水,先排高田,使苗尖尽早露出水面。在高温烈日期间,要徐徐落水,使稻苗逐渐恢复生机。如果一次将水排干,长期浸于水中的柔弱稻苗遇天晴烈日反会加重损失。但在阴雨天,可将水迅速排干。

2.清洁田园。打捞漂浮物和洗苗、扶苗;但稻苗生育已进入孕穗中、后期,进行扶苗效果不好,容易挫伤稻穗。

3.病虫害防治。水稻受涝后,由于叶片损伤,容易感病,特别是白叶枯病危害严重,应在退水后施用农药,预防病害。受淹区的高处未淹地块,是害虫的避难场所,会受到加倍危害,必须高度重视,进行防治。

四、花生

当前,我省地膜覆盖春播花生已经进入饱果期,春播露地花生已经处于结荚期,麦田套播花生正值开花下针期,麦后夏直播花生已经进入开花期,全省花生已全面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到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科学调控肥水。夏季花生生育进程快,在水肥管理上应以促为主、促控结合。麦垄套种花生在小麦收后应及时灭茬,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0~50公斤,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溉,促苗早发。麦后直播花生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根据预期产量、土壤肥力状况,合理使用氮磷钾和钙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可亩施花生专用肥40~50公斤,花针期可亩追施石膏粉25公斤,促进荚果和籽仁发育。在花生株高达30厘米左右时,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应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后期结合叶部病害防治,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病防早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生 喷施 玉米 追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