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业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 提升种业竞争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介绍说,“从技术角度看,转基因和常规育种都是品种改良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相对精确和定向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其本身不存在安全性问题;从产品应用的情况看,全世界至今未发现有安全性问题;从育种技术的发展看,已经逐渐由经验育种向精确定向育种的方向转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著名转基因生物安全专家吴孔明研究员介绍说,我国对转基因安全的管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前都要进行严格、长期的环境安全评价。他们针对转基因棉花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长达1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研究员、著名食品安全专家徐海滨说,“转基因产品批准上市前要经过毒理学、营养学的严格检测和评价。可以说,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具有相同的食用安全性,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壮大民族种业的有效途径

  种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国际种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发展民族种业,提高良种覆盖率,保障供种安全,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种子企业弱、小、散的局面尚未有根本改变,育繁推相对脱节、产学研结合不紧、创新能力不强。全面提升种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民族种业,要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项目支撑等手段和方式,促进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成果和资源条件向企业转移,不断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设施条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聚集优势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创新能力。

  据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张伟总经理介绍,国际种业巨头的发展都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单纯生产经营到育繁推一体化的历史性转变。面对我国种子企业弱、小、散的局面,加快培育壮大民族种业,就要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鼓励兼并重组,加快资源聚集,抓紧制定扶持政策,切实推进种业龙头企业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指出,现在大量的科技成果、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一流的创新平台都集中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而种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产出能力相对较弱。短期内,要营造环境,搭造平台,促进种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实质结合和资源转移,长期要逐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一流的研发基地、人才队伍、技术成果,打造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种业企业集团。

  辽宁东亚种业董事长张福春认为,由于发展的历史阶段的限制,我国现有的种子企业不论在产业规模还是科技创新能力,都尚未具备与国际跨国种业企业竞争的实力和水平。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苦练内功,从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能力等方面超前谋划和布局,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勇攀高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物技术 种子 小麦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