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在生态岛开花结果
——上海市崇明区和上海海洋大学共建渔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见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顾柳滨在惠康水产养殖合作社基地作业。
生态岛定位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是对上海崇明区特色渔业生存发展的历史性考验,只有举起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养殖的旗帜,方能实现以河蟹为主导、鱼虾协同、基地支撑的水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去年,崇明区抓住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的机遇,和上海海洋大学共建渔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明确提出河蟹、鱼类、虾类、基地四大类别18个先行区主要指标,包括8个约束性指标和10个预期性指标,这些指标是崇明渔业高擎“三品一标”旗帜的具体内容,生态岛渔业产业升级再出发的雄心也由此可见。
农历九月中旬菊黄蟹肥时,本报记者深入生态岛各水产养殖基地,了解崇明区推进渔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工作之后的变化和效果。
“蟹二代”是先行区“试金石”
崇明区与海洋大学共建渔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的总体目标是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目标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内在联系。围绕总体目标,崇明区与海洋大学达成了共建抓手:强化河蟹主导产业,发展长江口特色鱼类和虾类两个支撑产业,打造高品质生产基地、高效益休闲基地、高科技设施基地三大示范基地。很显然,通过观察河蟹产业的变化,便可以获得管中窥豹的效果。
“我去年10月回到崇明子承父业,一年的经历和感受验证了我回村里做‘蟹二代’是正确的,我相信通过先行区创建,崇明河蟹产业竞争力一定会快速提升,‘蟹二代’的人生和事业会有大不同。”脸晒得像黑炭的“90后”“蟹二代”顾柳滨说。
做“蟹二代”一年,由创始人顾惠康自20世纪末一手创建的上海惠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发现,这个地处堡镇南海村的合作社几乎被居民区包围,经过“小改大”项目提升的235亩蟹场,不仅没有给美丽乡村抹黑,还为白墙红瓦、绿树掩映的美景增添了生态产业美。
“儿子回来后我不愁没人接班了,也愿意继续投入资金精力改造升级养殖基地。我们的规划逐渐明晰,即通过创建优质大闸蟹品牌,积累河蟹产业资源,带动村里民宿等旅游业服务业发展。”说起儿子辞去市区央企的工作岗位回到村里养螃蟹,顾惠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未来充满想象。
记者通过顾惠康了解到,该合作社在2018年之前主要从事传统扣蟹养殖,父子俩摸索出先养水、后养草、再养蟹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后,于2018年开启养殖扣蟹和崇明清水大闸蟹的经营模式,连续三年抱回“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的金奖。按照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海21”优质品种育成者、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的观点,这对父子已经挤进上海地产高品质大闸蟹养殖第一方阵,成为崇明区养殖户的榜样。
顾惠康、顾柳滨父子俩能够脱颖而出,其原因并不完全靠养殖河蟹,而是依托河蟹全面发展产业。顾柳滨回村一年,不但掌握了扣蟹、成品蟹养殖关键技术,培养了营销管理能力,还基于把绿色生态高效养殖场的资源变资产的想法,助力南海村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的发展,在百忙之中肩负起南海村民宿协会会长的责任。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管帮超非常重视“蟹二代”培育,他认为,崇明区力争成为全国河蟹产业良种覆盖率最高的县级区域,引导成立河蟹发展集团抱团发展,通过行业协会牵引作用、制定产业标准增强竞争力,这些努力,如果吸引不到年轻化专业化从业者,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17/34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