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浙江种粮“三创新”


浙江种粮“三创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然而,对于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而言,种粮并非易事。

  七山一水两分田,浙江本身山多地少,土地高度碎片化,加之稻谷种植成本刚性增长,比较效益愈发走低。粮地之争、粮经之争,如何破解?这不仅是道政治题,更是一道民生题,既要扎紧“米袋子”,又需拎稳“菜篮子”,还得鼓起“钱袋子”。

  前不久,秋收时节,记者行走之江大地,惊喜发现,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浙江种粮渐入佳境。今年,浙江夏粮和油菜的播种面积、亩产、总产实现“三增”。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75.4万亩,较上年增26.1万亩,增幅达10.5%,占全国总增长量近19%。

  

  制度创新,一地多得

  10月中旬过后,秋毛豆开始上市。经过流水线的“梳妆打扮”,新鲜摘下的豆荚颜值大增,颗颗饱满、干净鲜亮。如今,产品不仅在上海站稳脚跟,还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这让涵萱家庭农场的老板李正泉底气十足。

  李正泉的农场位于龙游县塔石镇勤裕村,其老本行是种粮,因为粮食效益低,前几年开始尝试稻豆轮作。一季毛豆每亩有1000元纯收入,不少农户自发跟种,面积迅速扩大,为此,李正泉每年带儿子得花一个多月专门跑市场。

  “有了这两条生产线,再配套保鲜库和冷藏库,大公司愿意收,心里就有底。”眼下,李正泉自己种了1800亩的稻豆轮作,还间接带动了全县300户农户,总面积达到1.5万亩。“现在,我们再创新,利用毛豆收完后的冬闲田种油菜,推广‘稻-豆-油’新三熟模式,效益更好。”

  李正泉算了笔账,采用基质育秧、机插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早稻亩产可过千斤,毛豆鲜荚亩产将近1500斤,再加上一季油菜,三者相加,亩均产值可达7170元,比传统双季稻模式多出一倍多,关键水旱轮作,还有利于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

  秋收冬种时节,浙江晚稻由南至北陆续开镰,一手抓节流,减少地头损耗,另一手开源,充分挖掘冬闲田,稳定小麦生产,扩大油菜种植,统筹种好蔬菜。今年,全省冬种意向面积达980万亩,较上一年度增长约20万亩。

  在桐乡市联丰村,“宏望农业”老总范仉正忙着在秋收后的稻田里种伊乐藻,这对后续养殖小龙虾很关键。这里采取稻虾轮作,不开挖环沟,不破坏耕作层,只需适当加固加高田埂,充分利用水稻收获后到翌年6月上旬这段空茬期养虾,就能增加近2000元净利润。因为效益好,短短时间,截至去年底,全省就推广了近20万亩。

  除了稻豆与稻虾轮作,此类创新还有不少,如稻蛙、稻鸭、稻鳖等,以及早稻与西蓝花、鲜食玉米等。尤其是稻渔综合种养,由于化肥、农药用得少,甚至有些基本不用,经营主体们大多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来提高身价,主攻中高端市场。去年,浙江“好稻米”评选中,“稻渔模式”所获金奖占总数的半壁江山。

  “通过种植制度的创新,既能提高复种指数,挖掘耕地潜力,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又能增加收入、改善土壤,符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粮油首席专家王月星告诉记者,去年,全省新型农作制度面积超过了402万亩。

  

  技术创新,科技赋能

  “943.3公斤!”11月3日下午,江山市峰田家庭农场的地头传来欢呼声,这里进行的正是高产竞赛中单季晚稻“甬优7860”的百亩方测产。农场主陈彦福当场揭秘:“这块田首年种就如此高产,就在于技术创新,用了600公斤鸡粪,还有15公斤钾肥。”

  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胡依君告诉记者,近年来,市里扩大高产竞赛的参赛范围,鼓励引进优新品种,提高奖励标准,目的就是为了激发种粮主体积极性,推广好品种、好技术。今年,全市12个早稻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15.2公斤,高产增产十分显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轮作 毛豆 晚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