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小田变大田”的安徽探索


  近年来,安徽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小田变大田”探索实践,涌现了淮北市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合、淮南市的“大托管”服务、蚌埠市的“一户一块田”改革、蒙城县的土地互换并大等一批改革试验区,成为全省推动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基础。

  说起“一块田”改革,蒙城县则是农户自发型的代表。为了便于耕作,2010年起,蒙城县乐土镇、小辛集乡等部分群众,自发开展农村土地互换并块,实现户均“一块田”的突破。2013年夏季,蒙城县在安徽率先全面启动户均“一块田”改革。从“一户多块田”向“一户一块田”“一组一块田”“一村一块田”转变,蒙城县“小田变大田”的改革的探索仍在继续。目前,蒙城县已经整建完成的耕地面积占全县确权土地面积的76.6%。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旱改水等项目实施,项目结合型应运而生。2019年以来,淮北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按照“先流转、后规划、再建设”的思路,实施“小田变大田”8.3万亩,田块数量由3.17万块降至1.16万块,降幅达63.4%,田块平均面积由2.6亩增至7.2亩。

  蚌埠市为盘活土地资源,先后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扩大农户互换并地实现“一块田”承包经营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引导支持县乡村开展“一户一块田”改革,并对实施“一户一块田”合并土地100亩以上的村(组)给予每亩地100元奖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全市范围探索发展的“小田变大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和路径有了政策依据。

  萧县在全县试点推行村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采取流转、入股等方式,把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目前,全县已有215个行政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集约土地15.2万亩,亩均增收约300元,每个村集体平均增收约28万元。淮南市在全国首创“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按照“先托管、再规划、后建设”的思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托管”有机结合,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

  

  “以人为中心”改革稳慎推进

  土地承包经营以来,乡村多数人已习惯了一家一户承包地分散耕种的生产方式,农民即使流转出土地经营权,农田位置也没有变化。但“小田变大田”改革,随之带来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甚至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对农村特别是农民而言,是大事、新事,也是难事。

  农村改革,根子是土地,核心是人。有农户怕推掉田埂,以后分不清自家地;有农户担心流转后,流转费用拿不到手;有种粮大户不愿意流转,想自己种地……“有顾虑的农民看似只有几户,但要把‘小田’变‘大田’的好事办好,就要做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他们的顾虑。”马鞍山市博望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高强说。博望区博望镇新陇村党支部书记邓成凤拿出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说:“确权登记颁证后,哪家田有多大面积、四至在哪,都清清楚楚。村民说,有了这个红本本,再也不用担心了。”

  怀远县徐圩乡为防范“小田变大田”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用,抢抓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政策优势,建立“农业保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保运营机制。

  有群众愿意把土地流转,有群众还是想自己耕种,怎么办?蒙城县推行的户均“一块田”改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耕地零碎化问题,但无法解决土地规模化发展需求。“有一户不愿流转土地,就会影响到整个村。”小辛集乡党委书记张朝阳说。基于此,今年1月,小辛集乡选择两个村开展了“小田变大田,一村两块地”改革试点。在原有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将每个村民组的可耕地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改革后,在流转区内,农民的承包地没有具体位置,变成虚拟地。“虚实两区”分别集中,分开种植,互不影响。

  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田块成方,沟渠成网,便于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现代化管理,催生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该省正通过模式总结、典型带动、政策引领、试点推动,助力“小农户”衔接上“大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粮食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