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福建建宁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图为产业园杂交水稻种子包装生产线。 陈震 摄

  丘陵与河流相互交错,为种子生产提供了一道天然的隔离屏障。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国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最优势区域。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当地农民就陆续加入杂交水稻制种的行列。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宁县已成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县级种子生产基地,供种覆盖了3000万亩杂交水稻种植,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公开报道显示,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建宁。同时,种子产业也成为建宁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建宁县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规划基地面积9.32万亩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针对产业发展短板,统筹布局杂交水稻种业生产、加工、服务等功能板块,培育新型种业经营主体,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升级制种技术装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组织方式,形成稳定的现代化制种经营体系

  9万多亩制种稻田,每年300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种子生产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生长周期也有差异,哪片田适合种什么种子,不同田块如何协调,什么时间播种、移栽、授粉、收割……要想保证种子品质和产量,稳定而又现代化的制种经营体系不可或缺。

  “之前,有部分外地制种企业来建宁后今年种一季,明年可能就不再继续,与农民也不能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建宁制种产业要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有本土化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并通过现代化的产业组织方式形成高效的生产经营体系。

  产业园创建以来,通过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仓储加工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序流转、规模经营,首先加大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目前,园区入驻16家种业龙头企业。近两年,新培育种子专业合作社13家,总数达35家;新增家庭农场111家,总数达1325家。

  产业园龙头企业福建天力种业公司以“大型育繁推一体化公司+专业制种公司+职业制种大户”的模式,与2500多家农户进行订单合作,由公司统筹安排生产并提供机械化技术和资金保障,农户进行制种种植。“制种看似和普通种植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很多技术要领的。”公司董事长曹思洲介绍说,哪块地适宜哪个品种,把握不同品种父本和母本播种的时间节点,品种间的时空隔离等问题都需要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同时,产业园大力鼓励制种企业吸引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制种企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制种基地管理模式,并在全国率先推行制种经纪人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公司+基地+经纪人(合作社)+农户”模式。

  今年,园区共带动4.05万余人创业就业,农户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联结机制的比重达100%。

  

  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和普通水稻种植最大的不同是需要选取水稻母本品种和父本品种,在同一地块进行种植。经过长时间摸索,建宁县针对丘陵地带地块相对较小的特征,形成了一行父本与七行母本间隔种植的高效栽培模式。而且针对母本植株和父本植株花期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在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播种时间节点的把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制种 水稻 父本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