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村美民富新生活
——青海祁连县白杨沟村的转型之路
聂文虎 邓德英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雪皓皓,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几年,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坐落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卓尔山脚下的白杨沟村着实“火”了一把。
寒冬时节,阳光与雪山交相辉映,顺着村道一路前行,一排排笔直矗立的龙鳞白杨,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安居住房,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村社道路,让冬日里的白杨沟村透出一股勃勃生机。
时间追溯到多年前,白杨沟村却是另一副模样:因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们“捧着金碗饿肚子”。近年来,村党支部抓住“党建立村、产业强村、旅游富村”发展契机,通过强班子、拓产业、树乡风等一系列举措,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注入活力,迈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筑牢堡垒
村庄旧貌展新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前白杨沟村村党支部成员年龄偏大,基层党组织缺乏朝气和活力,一度成为周边的落后村、问题村。
2021年,村党组织重新整装出发。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采取公开招聘、选优配强等方式,率先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从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中,挑选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坚持学历年龄“一高一低”标准要求,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村“两委”带头引领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基层组织建起来、村容村貌改起来。村“两委”班子以农户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形式,重点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两大行动。还专门划定片区,建立党员带头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本村党员群众开展“为家乡添新绿”活动。目前已在村集体荒地、房前屋后、农家庭院义务栽植树苗花卉2万多株。
“这几年,村子越来越干净漂亮了,家家通了水泥路,用上水厕;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和观光栈道,大人小孩每天都到广场上跳舞、散步,心情好了,人也越活越年轻了。”跳广场舞的刘大姐笑着说:“这一切的变化都要归功于我们村有一个好支部!”
在村“两委”的张罗下,村里还建起了村史馆、法治书屋,设立多功能电子阅读屏和“耳朵里的图书馆”,组织开展“优秀读书员”“大手拉小手”亲子阅读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现在的白杨沟村早已从当年的“红泥沟”变成了人人叫好的乡村旅游“网红村”“样板村”。
发展产业
寻求增收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白杨沟村地处AAAA级景区卓尔山大环线内,有“卓尔秘境”之美誉,森林覆盖率达30%。但是如何解决白杨沟村有景无名的现状,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多次深入学习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后,村“两委”立足区域优势,形成集“乡村旅游经济+舌尖经济+民宿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链,逐步将旅游业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2020年,白杨沟村荣获“全省旅游示范村”称号。如今,乡村旅游业已成为白杨沟村村民主要收入之一。
“现在大家伙儿确实都赚了些钱,但我们白杨沟村真正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没有走出去啊。”村党支部书记马占仓若有所思地说,“白杨沟村有着绝佳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交通优势,要把社会资本引进来,背靠景区大干一场。”
说干就干,县联点单位主动深入白杨沟村开展调研、帮扶,积极“想办法、出点子”,编写调研报告,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方案,整合现有资金资源,最终确定修建旅游文创研学观光体验基地、萌宠乐园、儿童乐园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乡土”文化产业群,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真正把白杨沟村的名片“亮”出来、“打”出去。目前,全村共开办农家乐、农家宾馆12家,新建二层木屋宾馆34间,培养旅游从业人员70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21/33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