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三园”工程为抓手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


  

  以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高标准打造美丽家园

  行长路,蹚急流,“乡土金山”常怀心间。面对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事实,如何把远郊纯农地区打造成为体现国际水准、彰显江南韵味、具有上海特点的现代化都市乡村?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体推进,全方位、多领域、融合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增强乡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点面结合,焕发乡村颜值。我们强化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连片打造独具江南水乡风貌、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村民普遍满意的美丽乡村样板。一方面,注重“点上”示范性和升级版,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全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户成功创建率60%,成功创建了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比如,枫泾镇中洪村依托农民画村资源优势,发展文创产业,开发以农民画为主的乡村游产品,发挥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注重“面上”普适性和片区化,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实施69个村容村貌优化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累计完成村庄改造8.5万户,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激发基层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动性,实现美丽村庄人人共建共享。

  多元结合,创新共治模式。我们按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要求,形成“党建引领+智慧平台+法治保障+农民主体”的联动共治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六化同步、四指同评”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形成“四张清单”“巷邻坊”“零频道”等微品牌,《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工作经验被评为2021年全国乡村治理优秀案例。强化智治赋能,开发“智慧综治”信息化系统,234个村(居)实现移动终端设备全覆盖,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多格合一”,切实发挥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作用,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12年名列全市前茅。强化法治保障,充分发挥“1+11+234+X”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作用,拓展三农公证业务,建立村居议事流程和规则指引,提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素养,成功创建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强化自治支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拓宽基层民主协商的渠道与形式,推广“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基层协商平台以及夹漏村“村组自治”、光明村“宅基自治”、护塘村“村域自治”等模式。

  软硬结合,完善公共服务。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依托背靠超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深入挖掘乡村优势资源,着力补齐乡村短板,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厚植乡村发展的“软实力”,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注重发掘推广反映农业生产、田园风光、水乡生活的文化艺术,金山农民画、吕巷土布、金山卫田山歌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修订124个村村规民约,开展修身活动2000余场,营造文明和谐、诚信互助的良好乡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4个、全国文明村7个。紧盯人民幸福的“硬指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创建紧密型学区集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合理配比。推进医改降费惠民,今年全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降低20.58%,药品收入同比降低14.96%。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践农村“埭-家”互助式养老,建成老年睦邻点5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9个。

  

  以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落脚点,高水平打造幸福乐园

  农民生活富裕一定是建立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如何解决“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突破“人、地、钱”等瓶颈制约,让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资源要素充分涌流。

  着力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把“依靠谁振兴”“为了谁振兴”作为首要问题,吸引各类主体服务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加快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进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试点区建设,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66名,农业人员持证率81.6%。大力吸引外地人才,打造“农创”升级版,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培育形成家庭农场88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陆续招引九丰、松林、叮咚买菜等头部企业落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强化 品种 人居环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