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捕转养”开启新生活


“捕转养”开启新生活

——安徽省当涂县建设捕转养基地助力退捕渔民顺利转产转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王春植

  

  

  “捕转养”开启新生活

  

  在安徽省当涂县苦菜圩“捕转养”基地,退捕渔民邱根林捞起网兜查看养殖的鲈鱼。

  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的“捕转养”基地,成片的养殖池塘被阳光照射得波光粼粼,两个渔民划着小船不时往水里投放着饵料。岸边坐落着一个个崭新的看护房,里面卧室、厨房、卫生间以及各类家电一应俱全,屋子外还种着绿油油的小青菜,长势喜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目前有540亩养殖池塘,吸纳退捕渔民11户,为了方便渔民们的生活,政府集中建设装修了多个看护房。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决贯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7月,提前一年半在全国率先实行禁捕。为了更好地帮扶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当涂县率先行动,自2020年起推动开展“捕转养”工作,充分发挥水面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基础好的优势,组织退捕渔民从事水产养殖业。2021年全年共落实“捕转养”面积5580亩,吸纳退捕渔民108户302人。

  

  建设基地

  留住退捕渔民亲水亲鱼的乡愁

  “退捕渔民离不开水,也习惯了在船上自由的生活,那些朝九晚五的工作总做不长久。后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渔民搞起了养殖,效果很好,便因势利导,开始建立‘捕转养’基地,给他们更精准的帮扶。”当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陶顺宝讲起“捕转养”基地建设的初衷。

  为了鼓励上岸渔民“捕转养”,当涂县农业农村局依托苦菜圩水产养殖公司、丰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退捕渔户”经营模式,积极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扩大示范效应,建设起了“捕转养”基地。

  基地里的张新是姑溪河上退捕下来的渔民,也是第一批到基地养殖的退捕渔民。和其他渔民不同的是,在统一退捕之前他就已经上岸搞起养殖,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2020年基地建成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基地考察,当看到供电、供水、自动投喂等设施一应俱全,马路通到塘口,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他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做水产品养殖。

  “在基地养殖很安心,有政府做后台,需要设备的时候,可以及时和政府沟通,帮我们解决。”张新回忆说,刚开始养殖小龙虾的时候并不顺利,塘里的增氧设备不足,小龙虾死了很多,他担心塘里的龙虾,整夜都睡不好觉。当地农业农村局听闻张新在基地遇到了设备难题,马上到基地了解实际情况,出资购置了一批增氧机,帮张新渡过了难关。

  2020年以来,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当涂县加大基地带动型引导力度,整合项目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当地政府依据渔民养殖发展的需求,投资670万元在湖阳西湖和苦菜圩公司“捕转养”基地共改造池塘1100亩,建成道路约1200米,安装建造多个看护房,添置多条养殖用船,另实施电力、绿化及亮化工程,满足渔民生产生活需要。

  “渔民亲水爱水,做养殖很合适。我们对接企业共同建设‘捕转养’基地,提供好塘口、好服务给渔民,渔民跟在企业后面学习技术搞养殖,不走弯路,也不会亏本。”陶顺宝说。

  

  全面帮扶

  解决退捕渔民技术难题

  “刚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虽然一直在江上捕鱼,但养鱼还是头一回,没有技术真是搞不定。”邱根林也是在姑溪河上退捕下来的渔民,退捕上岸后在工地打过零工,做过小生意,但都没能长久,最后在“捕转养”基地扎了根。据邱根林讲述,刚到基地的他对于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从塘口消毒、苗种选择到设备使用、病害防治,完全不知从何处下手,不免有些烦闷。幸运的是,在他正式养殖前,县里举办了养殖技术培训班,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培训,掌握了水产品养殖的实用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产品 鲈鱼 项目建设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