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泰和乌鸡,农民致富的“战斗鸡”


泰和乌鸡,农民致富的“战斗鸡” ——江西省泰和县拉长特色产业链 本报记者 李琭璐

  

  

  

  

  彭建军(右一)向江西泰和县贫困户讲解乌鸡养殖技术。邓和平 摄

  “去年年初,企业送我几十只小乌鸡。一年下来,我一共赚了2000多块钱。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说起养乌鸡的事,江西省泰和县南溪乡南源村南阳村小组贫困户老邓侃侃而谈。在泰和县,像他这样通过养殖乌鸡增收的贫困户共有1500多户,共养乌鸡13.7万只。

  近年来,泰和县精心擦亮“泰和乌鸡”这张名片,把乌鸡养殖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脱贫之路。如今,泰和乌鸡成了助力群众致富的“战斗鸡”,当地实现了做大做强乌鸡产业和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双赢。

  

  提纯复壮:擦亮金字招牌

  “李博士养鸡,真有两下子。”

  “一开始大家都说从深圳来个傻瓜李博士,怎么在这里养鸡?”

  乡亲们口中的李博士,名叫李翔华。博士毕业后,李翔华来到深圳,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淘到了第一桶金。正当他生活富足,经济无忧,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李翔华却从大家视线中突然消失了。

  1999年10月,李翔华辞去深圳的工作,出资600万元接管泰和县武山脚下的泰和乌鸡养殖场。可在当地村民看来,一个博士来养鸡,这事儿八成不靠谱。

  乌鸡本是江西泰和的特色产业,可早在十几年前,这里的乌鸡市场却并不景气。1998年,李翔华来到泰和县进行考察,品尝泰和乌鸡后,他不禁困惑不已:“原本美味的乌鸡,怎么现在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口感也不好了?”就连泰和乌鸡的价格也一落千丈,由原来的20多块钱一只跌到几块钱就能买到,乌鸡蛋也才两毛钱左右一枚。

  经过多方打听,李翔华得知了其中的缘由。泰和乌鸡原产于泰和县内的武山附近,其奇特之处与武山丰富的矿物质、山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移养他处,乌鸡的种群便会逐渐变异、失去应有之特征。所以,当地一直有“不食武山水,不是武山鸡”之说。除此之外,泰和乌鸡还具有怕冷、易生病、生长慢、产蛋少等特性,难以饲养,特别是难以规模饲养,因而产量极为有限。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出于好心却将泰和原种乌鸡推向绝种境地”的行动开始了。当地引进以色列白毛矮脚鸡种,与泰和乌鸡杂交成功。随着杂交泰和乌鸡的大范围推广,纯正泰和乌鸡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于是就出现了李翔华所遇到的情景。

  李翔华接管的是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养殖场,这个养殖场原来承包给农户管理。李翔华接手后,他从鸡场的农户手里以40元1只的价格买来了4000只泰和乌鸡,接着,他将其中的3300多只以每只5元钱的价格给卖了,第一笔生意就亏了10多万块钱。

  先花高价从农户手里买来乌鸡,再从中挑选出大量的纯种鸡,可李翔华没想到,挑来挑去,其中竟然有3300多只都是血统很杂的杂交乌鸡。“这是一个杂交的泰和乌鸡,它不具备泰和乌鸡的特点。第一,这个乌鸡下面是长肉瘤的,这是杂交乌鸡才有的,原种乌鸡没有;第二,这个乌鸡只有4个爪子,而原种鸡有5个爪子,所以很明显一个是改良的,一个是纯种的。”

  纯种泰和乌鸡生长速度慢,一般至少要150多天才能长成。从1992年开始,当地养殖户便都开始养杂交乌鸡,可是,李翔华要养的是纯种的泰和乌鸡,在他看来,成色不纯的泰和乌鸡与外面四五块钱一只的杂交乌鸡没有任何区别,也不会有任何价值,可最终他却只得到687只纯种鸡。

  来不及考虑别人的看法,李翔华一头扎进了养殖场的工作里。为了能把乌鸡卖上高价,他把乌鸡进行了提纯复壮,让乌鸡原有的特性慢慢地恢复起来。

  乌鸡从最开始的687只,只用了3年就增加到5万只。2001年初,乌鸡蛋可以上市了。当时在泰和市场上大多是杂交乌鸡蛋,只有两毛多钱一枚。李翔华决定将市场放到深圳:“如果提纯复壮之后产出的乌鸡蛋卖两毛多钱一枚是根本没有钱赚的。这种蛋一般很标准的,37.5克左右一枚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原种 复制 载体 养殖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