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种子销售“打游击”、套牌套包、混包销售……春耕时节,记者在赣湘吉闽等地调研发现,新种子法颁布一年多后,假冒伪劣种子并未就此销声匿迹,而是花样翻新,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坑农害农。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种子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落后等问题一时难解,也为假劣种子的生存提供了空间。
多名业内人士建议,在打击种子市场不法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制种基地等源头治理,完善研发、繁育、推广等各个环节监管。
从“阵地”转向“游击”
2017年2月,一辆农用车在湖南省新化县的田间游走,沿途播放流行乐曲,高喊喇叭,叫卖外包装显示为湖南农大金农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种子。新化县奉家镇部分村民以每斤20元的价格购买了这个种子。村民说,从育秧到8月,该品种既不扬花授粉,又患严重的稻瘟病导致死穗,最后严重歉收。虽然当地政府介入,进行了农业保险和商家赔付,但仍造成了较大损失。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各地持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假冒伪劣种子已从在店面销售的“阵地战”变为“游击战”——不法经营者直接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销售。由于农村点多面广,对“游击战”的打击也更加困难。“现在卖种子的都是挨家挨户推销,买10袋种子送个电饭锅啥的,有的干脆没正规包装、没标签,都监管不了。”吉林省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说。
套牌套包的“李鬼”种子也是市场乱象之一。江西顺发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国金说,市场上某个品种销售比较好,一些非法种子公司就会用相似的品种去顶替,“这些种子颗粒差不多,但口感相差甚远”。据了解,“李鬼”种子往往是不法公司通过盗取正规种子亲本,直接复制或稍作改动后生产,虽然产量、质量上稍差,但价格便宜三分之一左右,严重侵犯知识产权。
魏巍农业集团专注于玉米种子研发,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魏巍告诉记者,魏巍农业集团在吉林西部销售较好的“远科105”玉米种子的亲本曾在生产基地被盗,“种子价格中一半左右是研发费用,非法公司盗取复制的产品价格更便宜,也冲击了市场,影响了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此外,“劣种子不假”现象时有发生,迷惑农民。湖南省供销社多名工作人员表示,有正规厂家将一些品种差一点的种子装入畅销品种的包装袋,披上合法外衣,违法隐蔽性强。
多因素影响执法监管
记者调研了解到,面对假冒伪劣种子市场仍存在的乱象,作为直接监管主体的基层种子管理和执法部门尚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工作经费匮乏,必要的执法装备和检测设备缺失等情况,难以适应种子市场监管新形势和新任务。
福建省南平市种子管理站站长王辉说,在许多县,种子管理部门就只有一两个监管人员,有的一个人要面对好几万亩耕地,十多个种子市场,“除日常监管外还有很多其他任务,根本忙不过来”。“南平是福建农业大市,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较为困难,种子管理工作经费预算不足,管理运行经费缺乏。”王辉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4-24/26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