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高举“健康牌”——
消费者愿意买单吗
( 2015年09月12日 06 版)绘图:刘念
顺应农业健康化,打造、培育具备某种功能性特质的农产品,放大其“健康、养生”身份,成为了众多农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二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打起了“健康牌”,农业健康化时代已经来了。 ——编者
本报记者王小川
芋头和芋头还有不同?每天吃的大米还有区别?答案是肯定的。
富硒红稻,富含氨基酸芋头……当越来越多高举“健康牌”的功能性农产品走近我们,我们不禁想知道,这些农产品真的名符其实吗?溢价水平提高了,企业效益就能上去吗?面对这类功能性农产品,消费者愿意买单吗?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度调研和采访。
农企决策是否有市场依据?
应该说,农企选择打出“健康牌”,与中国自古以来以食养生的观念分不开,或者说,“食药同源”的观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群众基础。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食药同源”的思想。
“在人人注重养生保健的当下,打出“食药同源”的概念,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确实是有帮助的”。北京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娄向鹏介绍说,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记者在街头进行随机走访,十名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均表示,平时在家里会很注意食疗,对饮食健康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什么食物维生素含量高,食物降火都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专业的中医医师是如何看待呢?北京上地社区医院中医门诊医师张蕊对记者表示,许多食物本身也是中药材,不同的农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对身体的影响本就不同,当农产品的这种特性在种养过程中被强化时,无疑就具有了更强的养生保健功能。
健康保健功能是否名符其实?
农企多在宣传农产品具备了健康保健功能,那么这种功能是表现体现的呢?扛着“健康牌”的农产品是否名符其实呢?
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管理区,有五千余亩与众不同的红色水稻——这是由荆州市龙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管理的富硒红稻。
湖北荆州富硒生态食品研发中心工程师汪卫云表示,富硒红稻稻米硒含量平均值达到38ug/100克,食用后能有效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细胞,在健康保健功能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稻米。
“不同的农产品富含不同的微量元素,针对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搭配,只要科学搭配饮食,这类功能性农产品是对人体有益的。”张蕊医师对记者表示,对于孕妇来说,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品确实有助于强身健体,适度食用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再以江苏泰州芋头为例。泰州芋头近些年主打“健康、养生”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度。泰州芋头质量指标检测,以包括泰州在内的全国知名的三省市芋头名品作为对照系。检测结果显示,泰州芋头氨基酸总含量、胶原蛋白、磷、钾元素等,最高值分别高于另外两个省市芋头名品最高值193%、150%、近2倍和近4.5倍。长期食用可满足现代人膳食纤维和健康饮食需要。
当然,市场上对于功能性农产品夸大宣传的事情也并非没有,近些年市场上就有多家茶油、茶叶企业涉嫌虚假宣传,有很明显的误导消费者倾向。这类乱象在新《广告法》实施后将得到有效遏制。新《广告法》第56条规定:“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景明表示,新法主要针对长期以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带有欺诈嫌疑的行为,今后夸大、欺诈等宣传行为将让企业得不偿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2/7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