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北京杂交小麦产业化获突破


  本报讯 制种产量是长期制约杂交小麦产业化的最大技术瓶颈,“三夏”之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邓州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传来一个令小麦育种界振奋的消息:“在中试阶段,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组合,制种产量能达到400千克/亩以上,一下子提高了30%。”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风廷说,“虽然在试验阶段,这也是很大的突破了。通常情况下,制种产量能提高10%就让人十分欣喜了。如果新组合能通过审定,制种产量大幅提高,制种成本可降低15%以上。”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为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主要国家的玉米、水稻、油菜和蔬菜种子杂种化已分别达到95%、50%、60%和90%,小麦作为第一大作物,是唯一没有成功实现杂种优势利用的粮食作物。实践证实,杂交小麦在丰产、节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

  然而,杂交小麦作为世界性难题,全世界进行了百年的不懈研究,仍没有实现突破。“水稻和玉米是两倍体,小麦是六倍体,这决定了小麦杂交种研发的复杂性。”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说。

  自199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和材料。他们历时20余年创制出一批增产20%以上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首创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攻克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育性恢复、高效制种、优势组合三大技术瓶颈,实现了从材料发现、理论创立、技术突破到生产应用,实现了我国杂交小麦研究从长期跟跑向领跑地位的历史性转变。该体系被公认很好地解决了国际上近百年的科学难题,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商业化的国家。

  “近年来,京麦9号、京麦179、京麦21等8个丰产稳产性好、抗旱节水能力突出的杂交小麦品种陆续脱颖而出,累计示范推广200万亩,平均增产约20%。”赵昌平说。

  2011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建立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种体系,率先实现了杂交小麦全产业链的贯通。2017年3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邓州市政府共建国家杂交小麦项目(邓州)产业化基地,这也是我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预计该基地2020年可形成年生产与加工1500万千克小麦杂交种的能力,可提供约200万亩的优质种子。目前,该基地生产规模达到1.5万亩。(黄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制种 产业化 杂种优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