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关岭县把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利用北盘江沿岸30余万亩的草山草坡和千家万户会养牛、善养牛、能养牛的群众基础,把“牛骨头”当“硬骨头”来啃,有效致富了一方人。“关岭牛”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关岭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头多田地少、土地分散破碎、土壤肥力差,农民普遍种植苞谷等传统作物,产量极低、收入微薄,生态压力和脱贫压力一直是摆在全县面前的两座大山。”关岭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茂特直言不讳,种草养牛,是关岭根据自身条件做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举。
关岭农户过去一直有养牛的习惯,且所养“关岭牛”属全国优良地方品种,只是各家各户散养一两头,不成气候。推广规模养殖“关岭牛”,具有经验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此,县政府早在2013年就开始引导推动,并在2016年提出“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通过提供能繁母牛、牧草种子、种养技术以及金融支持等,采取“村社合一”的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村支两委、致富带头人领办“关岭牛”产业,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户的积极性、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沙营镇养牛村村民何万权就是受益者之一。何万权身有残疾,右腿不便,想要去打工却多次被拒之门外。“养牛是个好出路,利润可观,而且我祖辈也曾养牛,有经验。更何况如今有了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干起来心里更有底了。”何万权说。
据了解,关岭县根据当地情况创新推行了“五户联保”养牛模式:以村合作社为龙头,贫困户申请5万元特惠贷入股合作社,再以1户或2户非贫困户与3户或4户贫困户自由组合为一个养殖小组,每户可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承包5头牛养殖。农户饲养的牛由合作社销售,卖牛后本金归还合作社,增值部分的80%归饲养农户,合作社提成20%用于支付村集体入股分红及其它费用。
“我现在用贷款养了6头母牛了,今年已经产了3头小牛仔,我3年后卖掉一部分保守估计可以赚15万元。”谈到以后的发展,何万权信心满满。
自2016年以来,关岭通过走好“牛路子”,从种草、饲料加工,到养牛及销售,形成了“关岭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关岭牛”已带动当地贫困户5316户18611人脱贫。
贾过之熊莺陈泽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6-17/13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