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这一切的,正是转基因技术。
当祖茂堂和棉农们与棉铃虫作一次次艰苦斗争的同时,“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教授也在实验室里刻苦攻关,研究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1997年,郭三堆研究的Bt转基因棉花被批准种植。
转基因抗虫棉,就是将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通常缩写为Bt)中的一个基因添加到普通棉花的基因组中,这个基因会在作物体内表达一种毒素,能杀死鳞翅目昆虫的幼虫。鳞翅目害虫是很大的一个昆虫种类,包括棉铃虫和水稻螟。科学家已经证明这种转基因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无害。
祖茂堂从1997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了转基因抗虫棉,棉铃虫一吃就死,祖茂堂和其他棉农们几乎不用再喷洒农药了,棉花产量还高。随着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06年祖茂堂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了264亩,这些棉花可以每年给他带来约10万元的纯收入。
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地区,类似祖茂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以亿计的棉农获得实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到2006年,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占棉田总面积的75%。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农药用量减少60%?80%,每年节约化学农药用量2000万?3000万公斤,农药中毒事件降低了70%?80%;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每亩还可增产皮棉7公斤,增收节支约120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总计达200多亿元。
转基因棉花推广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表明,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和消费者可从中分别获得65%和32%的利益,转基因棉花种子企业获利2%,技术研发部门获得1%的利益。
由于在中国种植转基因棉花获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大大减少农药使用和降低环境污染,转基因专家们把目光进一步投向了转基因水稻商业种植上,分析其对整个经济与贸易的长期影响。
专家估计,如果转基因水稻也投入商业化种植,每年将能为中国带来巨额收益。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教授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数量化分析,他说,如果中国90%地区种植转基因水稻,将为社会每年创造37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福利。
不过,长期看来,转基因棉花的效果似乎并非如专家估计得那么乐观。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尽管Bt转基因棉花能有效控制棉铃虫,但长期种植会导致其他害虫肆虐,这使得中国种植的Bt转基因棉花长期经济性不如预想。
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2008年9月19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等研究人员有关转基因棉的一项科研成果。吴孔明在肯定转基因棉重大作用的同时指出:“每种技术的作用都是相对的,Bt棉同时也会杀死一些蛾或蝴蝶的幼虫,而且不喷洒农药后,棉花的大天敌棉铃虫没有了,但会滋生象盲椿蟓这种小天敌。”
祖茂堂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时候也遇到了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随着棉铃虫的减少,其他虫害开始发作,特别是盲椿蟓。祖茂堂说,“许多乡亲在初次经历盲椿蟓发作时吓了一大跳,因为他们已经相信,抗虫棉就是无虫棉。”
面对全新的生物技术领域,总有说不尽的未知之数。新技术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又创造了意料之外的新问题。转基因水稻的“潘多拉魔盒”,我们敢打开吗?
尽管有这些挫折,祖茂堂对转基因作物还是充满了信心。他说,“也许有一天科学家会发现一种对付盲椿蟓的基因。”
非法种植事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求助于杂交水稻来解决中国人的口粮问题。这些杂交稻通过近缘种水稻杂交而得,保留了亲本植株的优良性状。中国自1974年成功培植杂交稻以来,水稻的产量得到了成倍的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中国水稻产量从1975年的每公顷 3.5吨提高到了2000年的6.2吨。
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水稻产量开始停滞不前,而人口却在继续增长,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超过16亿,到那时,粮食将成为中国的首要问题。有专家断言,“杂交稻是一条死胡同,必须另辟蹊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9-07-03/13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