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你努力我帮忙 带上手艺奔小康


  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机构,在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青海果洛、四川凉山等地设立了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弘扬优秀工艺,培育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

  这些工作站将助力精准扶贫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培养队伍、设计产品、引入订单、销售产品等举措,帮助当地群众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成为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当地创立“密作”品牌,梳理哈密刺绣相关纹样3000余种,研发耳机、靠枕、抱枕、帆布包、杯垫、收纳包等800余种新产品,先后培训绣娘5420名,带动1200余名绣娘月均增收1000元。湖南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结合精准扶贫,提出了“让妈妈回家”计划,培训绣娘6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直接带动相关人员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携手致富

  去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指导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启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选取满族剪纸、苗绣、壮族织绵技艺、彝族刺绣、唐卡绘制技艺、藏香制作技艺、临夏砖雕等51个就业带动强、市场前景好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协调各类合作社和企业参与设立工坊。截至2019年6月,各地设立工坊共计156家,组织开展了传统工艺扶贫技能培训840余次,培训学员1.9万余人,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5177户5855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

  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西藏自治区尼木县,非遗资源丰富。尼木藏香制作技艺、尼木塔荣白面具藏戏,雪拉藏纸和聂赤(尼字体)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普松雕刻和雪拉藏鼓制作技艺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手捏泥佛像制作技艺、藏靴制作技艺和尼木经幡、彭岗陶罐为拉萨市级非遗项目。

  今年3月16日,该县10个非遗扶贫工坊正式揭牌运行。这些工坊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有的是民俗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的是家族式的传习所,也有优秀非遗传承人开办的合作社等。尼木县通过“非遗传承工作动员部署大会”“非遗传承服务汇总培训”“非遗传承人年终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提高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带头致富意识。形成“你努力我帮忙,大家携手奔小康”的浓厚氛围。目前,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共为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技艺,提供就业岗位,受益群众556人。

  嘎伦老人是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二组的村民,也是尼木雪拉藏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从20多岁开始学习制作藏鼓,做出的雪拉藏鼓声音浑厚、纯正。

  如今,他的儿子洛桑旦增、孙子色曲多杰也从事雪拉藏鼓的制作。洛桑旦增告诉记者,一个人要做一只雪拉藏鼓需要一周的时间,可卖到3000元左右。今年年初,洛桑旦增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6户乡亲脱贫,村民们在这里能拿到月均5000元的收入。

  嘎伦老人说:“看到雪拉鼓技艺得到传承,能帮助困难户致富,比自己挣到很多钱还要高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专项资金 总体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