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国
2016年,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中心任务,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着力主攻短板环节及薄弱地区,加快培育新型主体,优化公共服务,强化依法监管,进一步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
农机装备水平再创新高,预计201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将达11.44亿千瓦,比上年增加2700万千瓦;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特别是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保有量较快增长,主机与农具配套比进一步优化。
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预计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关键环节机械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水平近50%,玉米机收率达66%,同比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三夏”等重要季节机械化作业进展顺利,有效确保了整体农时进度;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率平稳下降。
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有效推广。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近1.58亿亩,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目标任务;推广“一控两减三基本”机械化生产模式19种,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机装备研发进一步加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12月联合印发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明确了今后10年农机装备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配合科技部等启动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19个,机具品种日趋丰富,质量性能稳步提高。
新型农机服务主体蓬勃发展。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6万个,日益成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器,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2016年是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的一年,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要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扶持培育农机作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加强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的研发,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粮棉油糖、畜禽养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支持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鼓励各地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健全秸秆还田、集运、多元化利用补贴机制。这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2017年是实施《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启动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的第一年。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要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和“一稳定四推进”重点任务,强化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持续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进一步抓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水稻机植、玉米和棉花机收、马铃薯和花生机种机收等相对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油菜和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技术的集成试验示范;加强饲草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分品种、分区域制定推出一套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一批示范基地。
着力加快生态友好型、综合利用型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加快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施药、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等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出一批绿色发展农机化技术,组织开展系列培训、现场演示等宣传推广活动。
着力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机作业领域的开发应用。通过在大型农业机械装备上预装、加装信息化定位、监测和控制系统,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软件,提高机械的正常运转效率,提高作业进度和质量,提高组织调度和应急能力。开展大田作物精准作业技术试验示范。
着力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适应结构调整和农村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集中资金补重点、补短板,为全程机械化提供物质装备支撑。因地制宜扩大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试点范围,探索实行特殊特定区域差别化补贴政策。继续深入抓好信息公开、违规查处、专项督导、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工作,确保补贴政策稳定、规范、高效、廉洁实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7-1-9/229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