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02  互联网

哺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命力最弱的时期。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②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表现为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消化力较弱,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短等;

③初牛仔猪缺乏免疫抗体,抗病能力软弱,只有吸食初乳后才能建立起被动免疫功能;

④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较低温度极其敏感;一般仔猪从7日龄开始有调节体温的机能,到20日龄才发育完善。

  由于这些生理特点,仔猪在该阶段的培育中发病率、死亡率高,对营养、环境、饲养管理依赖性较强,只有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细致地培育。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断奶重。

  (1)培育目标哺乳仔猪成活率达90%以上,哺乳期结束(28天断奶)时个体平均重在6千克以上,而且整齐度较好。

  (2)做好母猪分娩工作哺乳仔猪的培育要从分娩接产工作开始抓起,在母猪分娩之前构周开始就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产房的准备:提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冬季注意保温设备设施维修准备。

  分娩所需用具的准备:消毒药品、保温箱、取暖器、记录本、笔等。

  猪体清洁消毒:做好母猪腹下乳房部位和阴户的清洁消毒(如在清洗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保证产后哺乳卫牛。

  注意母猪产奶时间:随时注意母猪的乳房、阴户等部位的变化和观察母猪采食、排泄及其他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母猪产仔时间,确保母猪产仔时人要在场。

  人工助产:在母猪分娩时,采取人工助产可以减少仔猪死亡。

  具体做法是,在仔猪身体刚露出时,用于轻轻握住仔猪,随母猪阵缩的力量向外牵引而取出仔猪。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擦净其口,鼻和身体上的黏液,接着把脐带内的血液向腹部挤压,并在离腹部4―5厘米处,将脐带剪断,立即用碘酒消毒,若流血较多,可用于指压迫止血,或用棉线结扎止血。断脐后进行仔猪编号、称初生重、将仔猪放人保育箱,并记入分娩哺育计录。

  正常情况下,母猪每5―25分钟产出一个胎儿,产程持续2-4小时,,当全部产出后约10-60分钟胎盘脱出,分娩才告结束。有时产出的仔猪有假死的现象(心脏仍然跳动),必须施以急救,一种方法是用手托住仔猪背部和臀部,让其一伸一曲,迫使具胸腔和腹腔受压而恢复呼吸;第二种方法是,提住仔猪的后肢,拍打其臀部,直至其发出叫声;另外也可用酒精刺激其鼻黏膜使其反射性打喷嚏而开始呼吸。在胎衣排除后,将圈栏清理干净,作好保温的一切措施,不久(产后两小时内)开始帮助仔猪吮吸初乳。

  (3)寄养如果窝产仔数太多或哺乳母猪发生急性病等原因不能哺乳,则应考虑寄养。寄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①两窝猪之间的产期相隔不宜超过3天,否则不易寄养成功;

②应选择泌乳力高、性情温和的母猪做继母;

③寄养一般应在夜间将被寄仔猪混入仔猪群,并用气味大的药液撒在仔猪身上,然后母仔分开一定时间后,放入母猪栏哺乳;④如果是挑出过多的仔猪寄养,一股应选择身体较强壮的个体,弱猪应留在亲生母亲处饲养。

  (4)仔猪喂养哺乳仔猪生后1周内特别容易生病或死亡,工作必须做得细一点,尤其要做好以下几点:
  
  喂好初乳:初乳是母猪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汁,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各种氨基酸、白细胞、维生索、溶菌素等,可以帮助仔猪抵抗各种疾病和促进其生长。由于仔猪在生后12小时内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生理学上称为“细胞饮液作用”),特别是在初生两小时内吸收作用较强,而以后越来越弱,所以哺喂初乳最晚不能超过两小时,而且应保证每头仔猪都吃到初乳。

  训练仔猪固定奶头吮乳;在仔猪生后3天内应当辅助仔猪特别是弱小的仔猪吮乳,让弱小仔猪固定在前面两对奶头吮乳,由于前面的奶头泌乳量较大,这样可以使整窝猪长得比较均匀。如果母猪乳头比较多,可训练仔猪吮两个奶头,避免空出的奶头变成瞎奶头。

  作好保温防寒工作:仔猪初生后24小时内需要保证躺卧区温度达到34―35摄氏度,2―3天内温度在30―32摄氏度,3~7天内温度任28~30摄氏度,以后逐渐下降到20日龄的24摄氏度直到断奶。否则仔猪下痢会增多,感冒、肺炎以及间接导致的压死、饿死等数量也会增加。最好准备专门的可以调节温度的仔猪保温箱,如果用红外线灯、石英管灯等从上面辐射的取暖器,应在仔楮躺卧区铺上橡胶、木板、麻袋等导热性低的材料作成的垫子,最好用专用电热垫,防止仔猪腹部受凉。加强看护管理,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生后3~5天内给仔猪注射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

  (5)诱食仔猪7~10日龄时开始诱食。根据这―时期的仔猪具有喜欢啃咬硬物,四处探寻.模仿性强等特点,用香甜的颗粒料或专门配制的全价诱食料引诱仔猪尽早开食,对以后仔猪适应固体饲料,减少断奶的应激和补充仔猪因母猪泌乳丛下降造成的营养不足等有很大的好处。

  诱食的方法有:

  第一,将诱食料撒在仔猪经常活动的地方,止仔猪自己在探索中逐渐学会吃料。但是要注意不能在诱食料投放后即不再过问,否则诱食料发霉变质会造成仔猪中毒下痢或感染其他疾病。

  第二,如果仔楮几天后仍然不吃料,可采取强制诱食、方法是将饲料调成粥状,抹在仔猪嘴边或用奶瓶逐头喂料,但不可―开始就喂得太多。

  第三,仔猪开食后要控制好喂量,根据采食情况增减,保持每天饲料新鲜,并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6)胶防腹泻哺乳期间,仔猪往往腹泻较多,所以必须搞好对腹泻的预防,对患病仔猪要及时诊断治疗。腹泻的原因较复杂,但总的说来,主要由消化不良、环境应激和病原菌引起。

  日前,常规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①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悄毒;

②执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

③作好保温防寒工作,降低产仔舍湿度,减少气候变化的应激;

④仔猪料熟化处现(如煮熟或膨化处理)并加入抗牛素(如上霉素,添加50~80毫克/千克)、益生素(乳酸杆菌、需氧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制成的微牛物添加剂)、喹乙醇(添加50毫克/千克)或各种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等,但仔楮40日龄后不宜添加);⑤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如现在许多场已制定了在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对其注射大肠杆菌灭活苗或用本场病原制成的疫苗给母猪实施免疫,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有少数猪场利用下痢仔猪的粪便拌进妊娠母猪的饲料,以借助妊娠母猪产生抗体,以后产下的仔猪通过吮乳获得被动免疫。但这种方法对妊娠母猪体内胚胎有潜在的危险,必须谨慎采用。

  减少仔猪断奶应激:仔猪断奶前后的工作十分关键,应当千方百计减少仔猪断奶应激。通常情况下,猪一生中受到的最大应激就是断奶造成的应激,这就是刚断奶仔猪死广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减小断奶应激,必须在断奶前就开始考虑饲料的过渡,逐渐增加断奶后饲料的比例,直到断奶后一周左右才完全采用保育期饲料;断奶时环境逐渐过渡电很重要,采用断奶时赶走母猪,仔猪留原圈饲养一周后才转群,结合同窝仔猪同圈饲养的组群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断奶的应激;另外,尽量避免在断奶后―周内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圈舍冲洗工作推迟到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进行;断奶后一周内继续为仔猪提供较高的温度,降低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都会对仔猪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

  其他工作包括:每周清点一次哺乳仔猪存栏数,发现数目不对应及时杏找;随时检查药品器械是否准备充足,同时做好设备设施的检修工作;填写仔猪登汇簿,内容主要有仔猪号、品种、初生重、采食情况、健康情况、寄进寄出情况、断奶重等。

http://farm.00-net.com/yz/zhu/6/2011-07-02/1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