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20  互联网

仔猪腹泻是影响现代养猪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仔猪发生腹泻,尤其是以1~3月龄的仔猪最为常见。由于缺乏整体防治观念,忽视了对该病发病原因的分析,一味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治疗本病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最后因延误了治疗时机而造成了仔猪的死亡,以及形成僵猪,从而使生产性能降低,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原因

1.1仔猪腹泻的内在因素

因仔猪消化道正处于发育阶段,其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健全,胃酸分泌又少,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植物性蛋白饲料,使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进入了大肠,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对肠壁产生刺激和损伤,使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水分下降,肠蠕动和分泌增强,从而造成腹泻。

1.2仔猪腹泻的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世界兽医文献方面有相当多的数据证实猪的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内吸收机能障碍,是由季节或天气变化所致。高温和高湿对病原体生存具有促进作用,大多数寄生虫发育特别快,增加了寄生虫的分布。环境湿度在80%以上时仔猪易发生下痢。在寒冷季节仔猪腹泻较常见。而且许多气象因素能直接影响猪的生理功能和抗病力,激发腹泻的发生。另外,圈舍长期不清扫或清扫不彻底,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滋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也能造成机体发生腹泻。

(2)饲养管理因素。仔猪饲喂霉变、腐败的饲料,饮用污水等都可导致仔猪腹泻。另一方面,突然更换饲料或饲料配方、强行断奶、长途运输、转群、乱用抗生素、免疫不健全、饲养密度过大等,都可能造成仔猪发生腹泻。

(3)疾病因素。仔猪免疫系统虽不断发育,但到4周龄以后甚至更久才拥有较完善的主动免疫功能。其肠道粘膜的25%由淋巴样组织构成,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仔猪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期肠道发育不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能力较弱。可引起猪腹泻的疾病有: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猪红痢、密螺旋体引起猪痢疾、水肿病、轮状病毒性肠炎等。病原菌在仔猪阶段特别容易入侵,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猪,这些病原菌均可导致猪严重腹泻。

(4)饲料营养因素。饲喂的仔猪料质量不好,不易消化吸收,营养搭配不合理等,如含有过量的抗胰蛋白酶物质,脂肪盐等,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饲料被病原菌污染等。饲料中的某种营养成分,例如:豆粕,因为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血素。该物质可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蛋白质分解吸收减少,所以不能彻底分解吸收完全,在微生物的分解发酵作用下产生有害物质,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引发腹泻。因此,应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减少日粮中的豆粕和在使用豆粕之前用高温处理除去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5)母猪因素。母猪在产后突然改换高营养水平饲料配方,导致乳汁过量或乳汁中的营养成分过高,由于仔猪的消化能力差,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发生腹泻;分娩母猪由于体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乳质也不一样。奶浓、奶淡或患有乳房炎的乳汁等都能使仔猪发生腹泻。如奶浓时,由于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不仅使过多的蛋白质成为消化负担,而目引起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腹泻。

(6)免疫不彻底和寄生虫因素。由于在进行免疫过程中工作做得不彻底,造成的免疫剂量不够或漏免等都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注射工具等消毒不严格造成疾病传播,引发腹泻;据有关资料介绍等孢球虫能引起仔猪发生腹泻,一般1~3周龄仔猪多发,以肠绒毛萎缩,空肠粘膜不同程度糜烂、腹泻、消瘦及生长缓慢为特点。一些中等及中等以下膘情的仔猪发生腹泻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显著时,使用驱虫药后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认为仔猪发生腹泻与寄生虫有关。

2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两种经过:一种为急性经过,一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怕冷,精神沉郁、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水样拉稀,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有腥臭味,有些粪便中带有未被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甚至带有血丝,后期脱水,被毛粗乱,眼球下陷,一般抵抗力差的仔猪很快发生死亡,抵抗力强的仔猪可转为慢性经过。另一种为慢性经过,表现为体温一般不升高或低于常温,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走路缓慢、共济失调、喜钻草窝、喝脏水,后期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贫血,可视粘膜苍白,尿液发黄,严重脱水,最后因衰弱而死亡。

3治疗原则

仔猪腹泻是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必须分清病因,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应根据流行病学和发病季节找出病因,消灭病因和控制传播途径,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的隔离病畜,在进行治疗时要做到母仔同治,以防交叉感染。根据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病特点,腹泻初期的治疗时应选用上佳的药物,按疗程及时给药,在中后期腹泻治疗时,一般出现消瘦、食欲废绝和脱水等症状,在给药时应做到强心、补液,同时进行口服补液等。

4预防措施

4.1搞好环境卫生和预防接种

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烧碱溶液泼洒消毒;清除周围环境杂草,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经常清扫和用干净水冲洗圈舍,在保证畜舍的温度的同时加强通风,保持畜舍内清洁干燥,并保持畜舍内有一个稳定的小气候。同时,1~2月龄仔猪每周用消毒威或5号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要定期免疫,保证疫苗质量和注射剂量;经常捕杀蚊蝇,尤其在夏季。定期驱除内、外寄生虫。

4.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1)母猪在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母猪在妊娠期间要合理搭配日粮配方,特别是妊娠后期要给予足量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优质饲料,以保证妊娠后期仔猪快速生长和哺乳期母猪的良好膘情,使仔猪出生后就有一个健康体况,以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但母猪膘情要控制好,不要过肥,最好达到八成膘(判定标准是脊骨、肋骨不外露,猪自然站立时两后腿间能伸进一个拳头基本上就达到七八成膘),因为母猪过肥会造成产仔困难和乳汁分泌不足。母猪产前3天要人为逐渐减少食量,按每天3公斤料算,每天减少0.5公斤至产仔当天,产仔当天不喂料,只给充足的清洁饮水,以防止乳汁过浓,引起仔猪的消化不良性腹泻,产后要逐渐加料,每天加料0.75公斤,至产后5天自由采食,母猪进产房前用清水将猪体刷洗干净并且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但要选择高效低毒、无副作用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强刺激而使母猪早产。在母猪分娩前要将母猪的乳房、腹部和外阴用0.1%温高锰酸钾水擦洗干净,并将每个乳头中挤出适量初乳使乳腺管畅通并能去掉乳腺管中残留的污物。有必要时,在产前3天给母猪料中投放适量的抑菌药物(如土霉素、痢菌净粉、金霉素等)以减少母猪排泄物中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

(2)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在仔猪断奶前后要加强其饲养管理:①在断奶的前3天在乳猪料中加入一些抗菌素或益生素类物质,以杀灭有害细菌;断奶后不要立即将仔猪转入培育舍,如条件许可,在原圈饲养2~3日后再转入培育舍。②做好仔猪培育舍的熏蒸消毒工作。这是杜绝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减少断奶后腹泻发生的必要条件。③在断奶仔猪料中加入抗菌素,如土霉素、痢特灵等,同时注意仔猪的减料限饲工作,在断奶当天开始减料,第1天减到日采食量的40%~50%。以后每天渐渐增加,到第7日达到常量,等到腹泻结束后方可让其自由采食。④仔猪料中加入一些代乳粉,同时加入1%的柠檬酸,也可再加入一些复合酶制剂或酵母。同时降低日粮中的蛋白,使日粮蛋白控制在19%~20%左右。

4.3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

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到畜舍观察精神状态、食欲状况、粪便颜色和形状等有无异常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隔离,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减少死亡和防止疾病传播。

综上所述,引起仔猪腹泻是多方面的因素,但只要我们做好管理,合理配制日粮和良好的免疫预防等措施,仔猪腹泻会得到良好预防和控制。


http://farm.00-net.com/yz/zhu/6/2011-07-20/1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