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专家三进福建省霞浦东吾洋养殖区调查,最近海带“滞长”、“白烂”的病因已查明,主要是由于冬天东吾洋湾顶海带养殖区水温偏高和养殖密度过大引起。 据了解,暖冬气候导致该养殖区水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水量偏少,晴好天气导致海带苗下海后长时间受高温和强光刺激,抑制了生长,以致出现“白烂”现象。 同时,受2008年海带养殖高利润的影响,今年东吾洋内几乎能养海带的海域都种上了海带,致使养殖密度过大。且涵江、洪江两村的养殖区处于东吾洋湾的顶部,水浅且水流不畅,水体交换量小,特别是越靠近岸边的区域,养殖条件越差。从调查组采集的水样分析,发病海区内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只有东吾洋入口处的1/4~1/3,水体交换量少和高密度的养殖导致养殖区出现阶段性的贫营养。 另据受灾养殖户讲,海带刚开始夹苗时,养殖区水体呈现微红褐色,而今年该海域内养殖的牡蛎特别肥大,可见受“暖冬”的影响,东吾洋内微藻大量繁殖,和海带竞争营养盐,长期受水质贫瘠的影响,导致海带出现“滞长”和“白烂”现象。 对此,专家和技术人员向养殖户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尽可能减少损失。一是建议有条件的养殖户把浅水区养殖的海带转移到水深流畅的海区养殖。二是加强海带养殖管理,对出现“白烂”现象的海带进行切尖洗刷,视天气和海况,及时调节养殖水层,有条件的可适当追肥。三是对海带的“白烂”病应以预防为主,改变传统的“只种不管”的养殖观念,合理规划布局养殖海区,保持水流通畅,并加强养殖过程管理。 据最新消息,由于受前期阴雨低温天气影响,海带大面积“白烂”现象已大为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