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池沼公鱼移植放流试验

网友投稿  2007-01-31  互联网

池沼公鱼移植放流试验   编者按 池沼公鱼肉质细嫩,独具黄瓜清香味,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目前,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出口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池沼公鱼食物链短,性成熟早,是繁殖力最强的淡水鱼类,通过两三个繁殖周期,一般即可形成经济群体。在合理的经营管理下,可一劳永逸地获得渔产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经营对象。积极移植池沼公鱼,对开发利用水库、河流等大水面,丰富“菜篮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将揭阳市海洋与水产局移植放流池沼公鱼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以利于以后的移植工作。  2001年4月中旬,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和揭阳市海洋与水产局,从新疆博斯腾湖移植池沼公鱼受精卵1·3亿粒,投放到揭阳市龙颈水库进行人工孵化放流试验。池沼公鱼人工移植试验在我省属首次。在揭阳市海洋与水产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下,经试验人员细心管理,人工孵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孵化率达90%。孵化出的种苗全部放流到水库中,今后还将定期进行监测。  在试验过程中,省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冯吉南处长和有关技术人员先后到现场检查和指导试验,对人工移植放流试验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池沼公鱼生态学特性  池沼公鱼在分类学上属鲑形目、胡瓜鱼科、公鱼属,是体形较小的鱼类。池沼公鱼背鳍较短,体侧有一条银色纵带,背部暗色,是偏爱冷水的广盐性鱼类。池沼公鱼的适温范围广,春秋季和水温8—24℃时摄食旺盛。夏季水域表层水温较高,但下层水温在28℃以下,池沼公鱼也可很好地生活。池沼公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苛刻,对水质污染较为敏感,对碱度忍耐力较差。  池沼公鱼属水域中上层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早春溯河到水域上游岸边的砂石上产卵,受精卵粘附于砂石上孵化发育。春季仔鱼孵出后,饵料主要为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的幼体,也摄食单胞藻类,食饵条件一般水域均可满足。  龙颈水库概况  揭阳市北部,山区辽阔,水库众多,大中型水库51座,水质优良,对池沼公鱼移植放流十分有利。在多次对水库生态环境和池沼公鱼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筛选论证,选择在揭西县龙颈水库上库进行移植放流试验。龙颈水库位于北纬23°40’—23°50’,东经115°50’—116°10’,榕江南河上游,分上、下库,相距9公里。上库属国家大型(Ⅱ)水库,设计库容可达1·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4亿立方米以上,正常水位98米以上(以珠江基面为准),库容1·1926亿立方米,集发电和农田灌溉为一体。龙颈水库四周山峦众多,植被良好,人迹罕至,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水中溶氧和无机盐含量较高,浮游生物丰富。在水库中取水样进行分析,浮游动物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为主,适宜滤水性鱼类的生长繁殖。水库常年温度变化平缓,在7·5—32℃之间,夏季水温分层,温差在6℃以上,水深30米左右,较适宜池沼公鱼的移植放流试验。  池沼公鱼移植、放流情况  1、鱼卵的运输。这次从新疆移植池沼公鱼受精卵共51袋,每袋6—8片,数量约1·3亿粒。采用薄膜袋充氧、外加冰袋降温干法运输。从新疆空运至广州后,重新加冰换水充氧,保证受精卵所需的低温、潮湿的外部环境。同时采用夜间运输,避免阳光直射。这次运输恰逢天气阴凉,气温较低,湿度大,受精卵成活率有了较大的保证。  2、移植、孵化、放流地点选择。选择龙颈水库中上游,水质清澈,浮游生物较丰富,有微小水流,背风向阳处。选择水库上库库湾处,方便育苗放流试验的操作和管理。  3、网箱设计。采用网箱共12口,网箱规格6×2×1·5米,上附有网盖,网目0·5厘米,网箱底部用小绳子系石块坠脚,防止网衣漂浮,网箱排列成“工字形”。这有利于网箱内水体交换,保证孵化所需较高的溶氧量。  4、附卵棕片的投放。棕片投放前先进行高温消毒和孔雀石绿浸浴消毒,以控制水霉病发生。投放时棕片用小绳吊挂沉入水中,每个网箱挂3排,呈错开排列。棕片投放一定要没入水中,避免阳光直射。用网盖封住,避免野杂鱼和鸟类吞食鱼卵及孵化出来的仔鱼。  5、网箱管理。定期对网衣进行清洗,使附在网目上的藻类、杂物脱落,确保网目畅通,有利于水体交换;将网箱整体平移,更换水体外部环境,有利于受精卵胚体的健康发育,从而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在孵化出苗的高峰期,将棕片在水中轻轻摆洗,以便仔鱼进入水中,操作中应避免仔鱼大量集中一处。  6、水霉病防治。投卵前和投卵后每隔一天,用0·01%孔雀石绿溶液泼洒消毒,抑制水霉病的发生。这次孵化育苗期间由于长期是阴雨天,水温19—21℃,是水霉病易发的季节,做好水霉病预防是获取孵化成功的关键。在开始孵化的两天(4月19日),技术人员多次采卵在显微镜下观察,曾发现少许受精卵携有水霉菌丝,及时采取孔雀石绿药浴和泼洒相结合的方法,较有效地抑制水霉病菌的蔓延。  7、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从新疆移植来的受精卵,由于采卵时间、卵的成熟度、胚胎发育层次不同,仔鱼孵化历时不等。受精卵发育经历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历时约10天仔鱼大量孵出,孵化时水温较新疆高,时间较新疆提早约2/5。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仔鱼大量孵出都是在黎明时刻,阴晴天对仔鱼孵出较为有利。  8、孵化率的推算。4月18日投放棕片进行孵化,二天后开始有仔鱼孵出。4月26日前后,是仔鱼孵出的高峰期,凌晨网箱水面有微小的水花晃动。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均能正常发育,有一些已孵出仔鱼。随机取数组受精卵(胚胎发育到心跳期)在培养皿中观察,鱼卵基本全部孵出,效果良好。经过半个月人工孵化,棕片上附卵量明显递减。从棕片上的空卵壳和卵的附着数量进行分析,4月20日早晨6时,水温19·2℃孵化率10%。4月22日,水温20·5℃,抽样观察,孵化率30%。4月26日,随机取棕片,发现棕片附卵明显减少,空卵壳比例较大,附卵率已不足20%。4月28日,水温22℃,发现棕片附卵较少,部分棕片的附卵已全部孵出,多数棕片的附卵不足5%。孵化全过程水温较为稳定,天气以阴晴天为主,这次池沼公鱼孵化放流比原先预计要好,考虑到部分鱼卵由于搬运或水流作用脱落,依据抽样情况,推算本次人工育苗孵化率达90%以上。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因素是搬运、水流冲刷等造成鱼卵脱落和野鱼吞食。  仔鱼适温性测试  1、缓慢升温。4月27日,天气晴,日照较强,将暂养在鱼花盆中的仔鱼置于阳台上受阳光直射,水温缓慢上升,全日水温记录最高29℃,持续时间约1小时,观察仔鱼在水中能正常游动,未见有其他异常影响。  2、骤然升温。用吸管将仔鱼从23℃水中移至35℃水中,仔鱼下水即死亡,身体弯曲,尾部收缩。从23℃水体移至32℃水中,仔鱼在水中快速游动,随后身体颤动抽搐死亡,尾部弯曲。从23℃水体移至30℃水中,仔鱼在水中存活片刻后死亡,尾部弯曲不明显。  由此可见,池沼公鱼仔鱼在不同水体中,温差越大,死亡速度越快,身体弯曲度越明显,迅速升温仔鱼无法生存。缓慢升温,对仔鱼影响较小。龙颈水库水体体积大,温度变化平缓,对仔鱼影响不大。  结论和建议  1、从池沼公鱼人工孵化育苗情况分析,在揭阳市龙颈水库进行池沼公鱼移植放流是可行的。  2、应连续几年在龙颈水库进行池沼公鱼移植、增殖放流,增加种群数量,加速自然种群形成。  3、加强对已移植池沼公鱼的水域管理,减少和控制凶猛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池沼公鱼的自然生长和繁育。  4、增加投入,做好已放流的池沼公鱼的定期监测和评估。  《南方农村报》揭阳市海洋与水产局 郭伟豪 林振伟 吴子彬 发布时间:2001-9-6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

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7-01-31/15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