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池塘乌鳢养殖高产高效试验

网友投稿  2007-01-31  互联网

我们于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在武进市戴溪镇渔业村进行了池塘乌鳢养殖高产高效试验,经过一年的养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 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呈长方形,面积1.7亩,水深1.5米,池坡比1∶2,池底平坦,淤泥厚15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水泥楼板护坡,池埂超出水面80厘米,四周有砖砌的2米高的围墙。  2、放养前的准备 在苗种放养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干法清塘,并在试验池中放养浮萍,约占水面的30%左右。  3、苗种来源与放养 1997年9月13日从浙江引进人繁乌鳢苗种,平均规格为38.46克/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前用1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为了改善水质并充分利用水体,搭配放养部分花鲢、白鲢鱼种。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4、饵料投喂 在整个饲养期均以新鲜的野杂鱼为饵料,但要剔除刺鳅、黄(鱼桑)鱼等带刺的鱼类。乌鳢刚入塘时投喂切碎的鱼块,确保适口,20天后逐步转入整尾投喂。每天上午8—9时、下午2—3时各投喂一次。投喂量视季节、天气、摄食和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并设固定食场。  5、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及时掌握水质及乌鳢活动、生长等情况。每半个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或水质过浓时10天换一次水,保持水质新鲜。每半个月使用生石灰一次,每亩用量20千克左右,同时定期内服食盐并泼洒0.3×10—6强氯精预防鱼病。二、 试验结果 1、成鱼产量 从1998年7月27日至8月30日分6次捕捞、干塘,共收获乌鳢4894千克,平均规格0.51千克,平均亩产2879千克。  2、经济效益 每亩净利21121元,投入产出比为1∶1.73。  3、增重倍数 乌鳢放养量为388.9千克,总产为4894千克,增重倍数12.6。  4、饵料系数 共投喂野杂鱼15550千克,净产乌鳢4505.1千克,饵料系数为3.45。三、 讨论与分析 1、从整个试验情况看,亩放5948尾规格为38.46克的乌鳢,出塘平均规格只有0.51千克。因此,主养乌鳢的池塘每亩放4000尾左右规格在50克/尾的鱼种效益较佳。  2、乌鳢摄食凶猛,个体生长快慢不均,出塘规格差距较大。因此在放养时规格一定要整齐,并要多设食场,每次投喂持续时间在一小时左右,避免吃食不均影响生长。  3、池塘养殖乌鳢一定要放养浮萍,一是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二是高温季节起到降温的作用,三是多余的浮萍可作为其他池塘草鱼、鳊鱼的饵料。浮萍复盖面占30%左右。  4、主养乌鳢的池塘应适当搭配放养花、白鲢鱼种,白鲢与花鲢的放养比例为3∶7或4∶6;要控制白鲢的放养量,避免水质过肥浮头死亡。同时可适量放养一些大规格的异育银鲫,让其摄取部分乌鳢残饵。  5、乌鳢的捕捞不宜在水温30℃以上时进行,避免高温起捕导致死亡。 发布时间:1999-10-18 信息来源:中山农业信息中心(杂志)

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7-01-31/15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