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长吻鮠暴发性出血病的治疗实例

网友投稿  2006-10-30  互联网

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俗称鲴鱼、江团、肥沱、肥王鱼,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类。现广东及长江一带地区已广泛进行人工养殖。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被污染及养殖水平低等原因,造成长吻鮠养殖生产中出现多种疾病,其中最具危害性的就是暴发性出血病。2000年4月至11月期间,笔者曾在的广东番禺区的某养殖场就多次遭遇到暴发性出血病的侵袭。现将笔者治疗该病的"特殊"方法介绍给各位同行,以供参考。
一、发病时间及水温
该病发病期为4月中旬至11月中旬,水温20~35℃时发生,其中以7~9月份(水温28~35℃)为发病最为严重时期。该病可分为慢性期(水温20~25℃,死亡时间可持续近一个月,每天少时三五尾,多时十几尾)和急性期(水温25~35℃,第一天可能三五尾,第二三天可能就几百甚至上千尾,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死亡)。
二、临床症状
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停食,有的病鱼表现为头上尾下倒悬于水中,最后沉入水底而死亡;体表表现为粘液脱落,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的基部红肿、出血,鳍边缘变白、腐烂,眼球充血、出血,口腔、下颌充血或出血,鳃盖出血,鳃丝颜色变淡或末端腐烂或粘附大量粘液及杂物,鱼体表无寄生虫;剖检可见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肠内无食而有很多粘液,肠壁充血、出血、变薄,肠系膜、腹膜充血,肌肉充血、出血,肝、肾脏颜色变淡而呈花斑状,肝脏、肾脏、脾脏肿大,质地变脆,脾脏淤血而呈紫黑色。
三、病因分析
经研究分析,病原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该菌是条件致病菌。
1.由于发病当年(5月份以后)的长吻鮠的市场行情很不好,为了节约成本,投喂的饵料质量较差(饲料中蛋白含量偏低,鱼粉质量差,均匀度差,营养不全面);所用的药品质量也较差,平常使用的消毒剂多是漂白粉(有效氯普遍偏低),内服药多是土霉素一类的原粉,药饵不均匀,病菌易出现耐药性。
2.养殖池塘是七八年的养鳗池,池塘淤泥较多,有的池塘淤泥深达50厘米;进排水共用一条小沟渠;水源附近就是村镇,还有几家化工厂,有时到枯水季节就无水可进,就是在夏季雨水充沛时,可能水源水也不能用,导致池塘中水质老化。淤泥深,水质恶化是暴发性出血病暴发的重要因素;进排水系统混用,易导致周边池塘发生交叉感染。
四、治疗措施
在当年4月份有一口池塘发生了该病(属于慢性病)。疾病发生后,笔者根据暴发性出血病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治疗,连续内服外用,一直未见明显效果。该病一直持续近一个月,最后,笔者大胆试用了一种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方法,就是将这口塘的鱼转到另外一口已消过毒的空塘,这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特殊"方法。转到新塘后,再连续进行两次池水消毒,内服药(诺氟沙星与盐酸小檗碱或其它抗菌药、强力三黄粉、维生素C、维生素E)也正常连续投喂。第二、三天发病鱼明显减少,7天后,基本停止死鱼,这说明病情已被控制并基本痊愈。死鱼停止后,再连续用药2~3天,以巩固疗效,以防病情复发。
在随后的7、8月份,陆续又有几口池塘发生该病(急性病),笔者又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病情控制并治愈。
五、讨论与小结
1.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染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必须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不能等到病情严重时才治,否则就是治好了,也损失惨重。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定期换水,清除池塘过多淤泥,并经曝晒后彻底清塘,防止水质恶化,预防缺氧;进排水系统要分开,发病池用过的工具、网具不能用于其它鱼池,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保证长吻鮠生长所需营养的平衡;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病死鱼要科学处理,不能随地乱扔。
3.如果鱼体有寄生虫,应先针对性地杀虫。
4.要使病鱼能尽早吃到足够的药量,因此笔者主张病鱼转塘后的第二天就应投喂药饵。所用的药物质量要好,特别是在发病后,更要用质量、效果好的药。
5.治疗时一定要外泼杀菌药和内服药饲相结合;用药一定要用足疗程,不能因短期内未见效果而换药,而且鱼停止死亡后,仍需继续投喂2~3天,以防鱼体内病菌未完全杀灭,而病情复发。
6.绝大多数人认为治疗暴发性出血病时不能大量换水及动网捕鱼,但笔者在治疗长吻鮠的暴发性出血病时反其道而行之,却出现了好的结果,说明凡事不是一成不变,如果一件事按常规方法去处理却总是不能解决问题,不妨另辟蹊径,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至于为什么长吻鮠能用这种方法,笔者也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可能是长吻鮠属温和型鱼类。
如果您对笔者"长吻鮠暴发性出血病的特殊治疗方法"表示怀疑,您可以不用,但如果您对该病无计可施时,不妨用这种方法去一试。

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10-30/15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