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栉江珧人工升温繁育技术要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06-10-30  互联网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海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栉江珧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
1.亲贝选择 一般选用壳长20cm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好的2龄~4龄成贝作为亲贝。在亲贝促熟培育前,先将亲贝壳表的附着生物清除掉,再经洗刷后纳入池中,采用浮动网箱进行促熟培育。
2.促熟培育 在山东威海沿海,栉江珧繁殖盛期一般在7月中旬前后,亲贝蓄养期间管理措施包括:入池后稳定水温5天,以后每天以1℃升温至22℃,恒温待产;饵料种类以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为主,淀粉、螺旋藻等为辅,每天投喂8~12次,日投喂量由20万细胞逐渐增至40万细胞;每天换水3~4次,每次1/3培育水体,每隔3天移池1次;日常及时挑出死贝,定期加入1ppm~2ppm抗菌素抑菌。一般经过30天~45天促熟培育,亲贝逐渐成熟,解剖后可用肉眼观察到性腺色泽是否鲜艳,成熟的雌贝呈橘红色,成熟的雄贝为乳白色,性腺包围整个内脏团且饱满;或借助显微镜检查生殖细胞,成熟的卵子呈圆球形,成熟的精子活力好且运动活泼。
二、诱导精卵排放及洗卵
1.诱导产卵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人工诱导排放精、卵的方法:一是阴干、流水、升温刺激法,将经促熟培育好的亲贝先经5小时~6小时阴干,再经0.5小时~1小时流水刺激后直接放入升温后的海水中,高出恒温培育水温3℃~4℃,一般经1小时~2小时适应期后亲贝能自行排放精、卵,排放率为80%左右;二是阴干加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可选择性腺成熟度好的亲贝阴干5小时~6小时后置于100L的海水中,用30W~40W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3小时后能使成熟亲贝排放精、卵,其排放率可达70%左右。
2.受精 采取人工诱导方法排放精、卵时,一般雄贝先排放,排放时呈白色烟雾状;雌贝排放较雄贝晚0.5小时左右而呈粉红色颗粒状。在充气或搅动条件下,精、卵可在水中自行受精。
3.洗卵 在排放过程中,如果精子过多则需进行洗卵。洗卵方法是在受精后静置30分钟~40分钟,待卵下沉,将中、上层海水用300目滤鼓虹吸排出,清除多余的精液和劣质卵,再加入新鲜海水。经上述方法洗卵2~3次,然后进行孵化发育。
三、胚胎发育及选幼
1.胚胎发育 在水温24℃、盐度30‰的海水中,其胚胎发育情况如下表所示。
2.选幼 当幼虫发育到D形面盘幼虫时,应立即选优,方法是采用300目拖网法或虹吸法将D形幼虫收集后置于育苗池中进行培育。能否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从而选出更多正常而健壮的幼虫,是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之一。
四、幼虫培育
1.培育密度 幼虫培育水温为23℃~25℃,由于栉江珧幼虫个体较大,加上培养时间长(约需1个月),因此,D形幼虫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前期应控制在4粒/mL~5粒/mL,若放养密度过大则幼虫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后期(250μm后)控制在2粒/mL~3粒/mL为宜。栉江珧幼虫适宜在20立方米~30立方米水体的育苗池中进行培育。
2.换水及移池 幼虫刚入池时,保持水深100cm,第1天采用逐渐加水至满池,以后改为换水。多用滤鼓换水,所用筛绢规格视幼虫大小而定。换水时应注意检查筛绢网目规格是否符合要求,严防幼虫流失;检查筛绢网片是否破损,若有破损及时处理;用过的筛绢要及时冲洗干净并晾干;控制好流速,以免损伤幼虫;随时晃动换水器,以分散滤鼓筛绢外面聚集的大量幼虫。每天换水3~4次,每次换水量为1/4~1/3培育水体。每隔2天~3天移池1次,可有效改善幼虫的水环境,淘汰死亡和不健康的幼虫,除去幼虫的粪便和黏液。
3.充气 在培育池中连续微量充气,不仅能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满足幼虫的耗氧需要,而且能使培育水体处于流动状态,使幼虫和饵料生物分布比较均匀,防止幼虫间相互黏连。
4.饵料生物 栉江珧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时即开始摄食。在幼虫培育前期,投喂以等鞭金藻(lsochrysis galbana)、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jiangensis)为主,扁藻(Platymonas subcordtformis)为辅,适当少投喂,投喂量控制在1万细胞/mL~4万细胞/mL;在幼虫培育中、后期,投喂以扁藻和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为主,金藻为辅,适当添加扁藻,一般投喂量为4万细胞/mL~6万细胞/mL。日投喂量应随时根据镜检幼虫胃肠饱满度做适当调整。
5.幼虫管理 每天早晚各检查1次幼虫胃肠饱满程度,每天检查、测量幼虫生长发育情况和池水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态氮等指标,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幼虫粘连,主要措施是培育密度要适宜,一般控制以前期在4粒/mL~5粒/mL、后期在2粒/mL~3粒/mL为宜;采用流水和大换水相结合的换水方法,及时移池和过滤;连续均匀微量充气;定期施加1ppm~2ppm抗菌素抑菌;幼虫培育期间时间长,幼虫大小分化较大,应及时进行筛选,整个培育期间筛选2~3次,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

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10-30/15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