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何彻底根治滇池蓝藻污染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5-11  互联网

滇池之所以富营养化与泛重金属化,是因为来自于生活有机物、工业废水入湖后的藻相显化。最明显的就是黄昏时眼见湖泊藻相为暗绿,再转为蓝色。此类藻相的色泽来自于湖底的氮、磷、硫所转出的非常态养源,它亦是水体中元素的衍化。

  任何有机物入池,在不同的元素组合下会衍生出不同的单位蛋白。该蛋白养源会顺向或逆行于水中植物的忍受度来显化。适者生存,不适者就会出现亡故与转变,可见滇池的蓝藻源自于水体中有机物在元素衍化后所转出单位蛋白。换句话说,就蓝藻而言,哪一种元素与pH值所衍生的食物链是固定的,哪一种食物链转出的生物链也是固定的,蓝藻来自于食物链与生物链,食物链来自于湖中元素与有机物的衍化。可见蓝藻的生存与成长需要元素供给食物链的养源,也就是说湖中元素是生成蓝藻的根本因素。

  现有的蓝藻水华治理技术与存在的问题

  滇池蓝藻污染治理技术,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物理机械法、养鱼法、种草法、生态修复法。这些方法在滇池中围栏小面积治理蓝藻是有效可行的,但也存在着只能去除水体中蓝藻,却不能去除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这就是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是“斩草”,未能“除根”。滇池现有的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存在如下缺陷:一、现有的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只是暂时去除了湖中的蓝藻,却不能去除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即是由湖中元素所转出的养源。只要湖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存在,它会卷土重来,再次造成蓝藻污染。

  二、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未能去除,那么它会因风浪流动的特性重新带来养源,这样湖水也会因养源与元素再度结合重新衍化,形成蓝藻的二次污染,亦如韭菜割了一茬又会生一茬。

  三、现有的蓝藻治理技术,只能在滇池局部小面积中实施,不能在全湖中实施治理。

  四、滇池目前治理蓝藻污染的方法,只是取得了一些治理试验数据及治理试验阶段性的初步成果,却不能根治蓝藻污染,滇池蓝藻污染仍然严重。

  物理的机构法是可以根治滇池蓝藻污染,但这种方法是要将滇池全湖淤泥全部挖走。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在滇池实施。如要实施,那么就需要上百亿元的巨额资金。此前,武汉东湖中的一个水果湖,面积只有0.14平方公里,挖走全部淤泥花费2000万元。由此可见,物理的机械法治污在滇池也是不能使用的方法。

  元素与生态修复因子互动治理蓝藻污染

  已知生成蓝藻的原因是基本养源,又知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元素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只要去除了蓝藻的基本养源,就能根治蓝藻污染。笔者在研究元素与藻相互动的形成机制中,破解了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迷。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东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华污染,可是此后30年来,东湖再未发生蓝藻水华。未经治理蓝藻自然消失,成了一个不解之迷。生物科学研究者对东湖蓝藻水华消失的原因有许多议论及见解。有的说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可是在其它湖泊,如太湖、滇池、千岛湖、巢湖蓝藻水华照样在发生,并未中止。有的说是由于东湖富营养化加剧,水质肥得连蓝藻都不能形成水华,可是东湖水质数据不能支持这一观点。有人用鲢鳙鱼的大量放养来解释蓝藻水华消失,并认为大量放养鲢鳙鱼是蓝藻水华消失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太湖、滇池采用大量放养鲢鳙鱼,也只是去除了水体中部分蓝藻。原因何在呢?前述议论只是客观地诠释了蓝藻水华会消失的外因。大量放养鲢鳙鱼去除蓝藻,实验也只是去除了水体中蓝藻,而未能去除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要知道,生成蓝藻的养源未能去除,当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的根本养源还存在着,就会再度与湖中有机蛋白结合衍化后,重新造成蓝藻污染。由此可见,东湖蓝藻水华消失的原因不是气候变化,不是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不是用鲢鳙鱼的大量放养来食蓝藻。那么东湖蓝藻水华是怎样消失的呢?这就是大量有机物入湖与生化污染(当然不是生化武器污染),使该水域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元素消失,该水域自动转变食物链,再衍生另一品种生物,这才是东湖蓝藻水华消失的真正原因。

  笔者从东湖蓝藻水华未经治理自然消失与对虾养殖即要先去除丝藻,又要使虾池衍生出新藻,才能获得养虾的成功中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元素与生态修复因子互动是治理蓝藻污染的最佳有效的技术方法。这一技术才是根治滇池蓝藻污染的关键所在,它具有如下优势:

  1.该技术不仅可去除水体中蓝藻,而且还能去除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根本)养源,治标又治本。

  2.该技术不仅可在小范围操作,还能够在全湖(滇池)中实施治理,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又便于在全湖中实施操作。

  3.该技术省工省钱,从成本上考虑比现有方法合算。

  元素与生态修复因子互动治理蓝藻污染的原理

  1.认知元素与生物互动。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物质都是由元素所组成的,元素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养源,水中植物的成长来自元素所演化的藻相,这就是说哪一种元素组成哪一种生物是固定的,哪一种元素组成哪一种藻相也是固定的,在固定的水域里由元素衍化再演生的食物链与生物链是固定的。蓝藻来自于湖中食物链所演生的生物链群。所以,不同的元素当然就能抑制蓝藻的生长与分裂。

  2.元素解原。元素解原就是借助生物科技找出蓝藻基因排列的DNA,然后将不同的元素入湖衍化再转换原湖中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换句话说,就是将原湖中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转换掉。如此一来,蓝藻就无法生存,这是因为元素促使蓝藻养源断层,元素改变了蓝藻分裂,蓝藻自然就不会生成,也就不会造成蓝藻的污染。

  3.生态修复因子就是用生物科技的菌项入池衍化,将元素转换后的非常态养源进行分解与再转换。同时,它能消除湖中有机物所形成的NH4,能抑制或去除生成蓝藻基本养源的衍化。湖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被抑制或去除了,那么蓝藻生长与分裂所需的养源也就没有了。湖中有机蛋白与元素结合后所转化的单位蛋白就会转为常态养源,这样就恢复了湖水生态修复功能,使湖水转为常态。由此可见,湖中生态修复因子来自于元素与菌项入湖后的衍化。若没有元素与菌项的入湖衍化,湖泊是不可能恢复生态修复功能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5-11/15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