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关注水产养殖病防治 渔药管理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网友投稿  2006-04-24  互联网

魏宝振: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将勤奋工作、再接再厉,为促进水产养殖用药行业的发展,保证水生动植物安全用药,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而努力奋斗。(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为不断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的科学管理水平,保证我国水产品质量,建议水产养殖用药管理采取如下指导思想:“优化环境,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科学用药”。逐步理顺管理关系,规范管理主体与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质量监测、检测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渔药开发研究、评价与评估、质量监测与检测、指导用药的技术队伍和体系,从而建成日趋合理的管理机制。

为协助渔业主管部门履行好职责,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中的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药物残留的监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应不断地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水产养殖业进行科学、公正的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监督管理。

(二)今后应加强水产养殖用药基础研究。研究针对水生生物特点的药理实验方法和模型,尽快搞清楚常用水产养殖用药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在主要养殖水产品的休药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药期。研究制订渔药的使用方法。积极开发和推广高效、优质、对环境无污染、对鱼体无残毒的药物,让养殖者有新的替代产品可以选择,以满足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需求。

(三)对外协调、完善管理。一是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兽药管理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条例规定,切实履行对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督检查和处罚职责;二是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兽医、工商等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对违禁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从源头上遏止水产养殖违禁药品的流通。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积极发挥其在水产养殖用药管理中作用。同时在一些养殖重点省份,渔业部门与饲料、兽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协作,确定一批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及试验室,开展经常性的水产用饲料、药物抽样检查,对水产用饲料添加剂和禁用药物经营进行监督控制,杜绝禁用药物出售。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水产用药的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新模式。加强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业自律。

(五)加强管理,逐步健全可追溯制度。实施水产养殖用药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渔业生产效益,让渔(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做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是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必要监控措施,。这也是国际水产品贸易发展的需要。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水产品贸易分委员会进行了水产品生态标签、水产质量追溯等问题的讨论,并将就此酝酿国际水产品贸易新规则。通过用药记录等生产记录,确保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从事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并使水产品像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标识、标签、生产日期、用药记录等可追溯资料,增加我国水产品的竞争力。

(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严格管理,树立我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安全卫生形象。我国已是世界卫生组织(WT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成员国,应积极参与其各项组织活动,尤其是国际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并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打破加入WTO后仍可能存在的技术壁垒。

杨先乐:加强生态预防、免疫预防及药物预防,实行健康养殖,建立专家诊断、远程诊断系统——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博导)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密度大,方式多样,导致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目前水产养殖病害种类繁多,形势严峻,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产养殖病害的程度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与水产养殖相关的各部门应该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目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主要方法有生态防治、免疫防治、药物防治。其中,药物防治比重较大,不容忽视。但是存在药物残留的问题,影响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为了尽量减少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问题,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养殖者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充分了解养殖对象所患疾病,正确认识药物,了解药物,坚持对症下药、对方下药的原则;弄清楚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严守休药期、停药期的规定。

大部分渔药的研制与开发均来自兽药,这方面系统的资料还比较缺乏。有些鱼病根本没有疗效非常好的药物进行防治。低效、高毒、高残留的药品还没有替代品。微生态制剂、免疫刺激剂、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不能解决所有病害问题,而且要适量使用。疫苗的发展空间很大,它可以解决个别不能用药物防治的重大疾病,但是它的作用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广泛使用。

鱼病学是动物营养学、生理学、生态学、水产养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相关部门应该加紧建立专家组诊断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改传统感官诊断方式为计算机诊断;建立病原基因库、细胞库,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应加大科研的力度,加快创新型研究。

李健:避免药物残留,从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等方面选择渔药——降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疾病频发使水产养殖遭受严重挫折,由于药物对各种疾病的有效控制和促生长效果,一些人把药物大量使用作为养殖生产常规措施。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药物、滥用药物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药物残留问题。药物残留对养殖对象、消费者和生态环境都能造成严重影响。

渔药的种类较多,其作用各有特点,病害控制需要根据病症合理选择。一般说来,要想控制一种疾病,究竟选择哪种药物,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有效性,从疗效方面考虑,首先要看药物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第二安全性,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各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因此在选择药物时,既要看到它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又要看到其不良反应。第三方便性,多数渔药都是间接地对群体作用,投喂药饵或将药物投放到养殖水体中进行药浴。因此,操作方便和容易掌握剂量是选择渔药的要求之一。第四经济性,水产养殖由于具有广泛、分散、大面积的特点,使用药物时所需药量比较大(尤其是药浴),从生产实际角度出发,在预防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疾病时,应考虑综合的经济效益,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选择廉价的药物。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绿色产业,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安全有效途径;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虽然很复杂,但大多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保持了其天然性;免疫刺激剂能够进入动物体内,与体液因子及免疫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陈昌福:端正用药观念 坚持对症用药基本原则,降低药残——确保水产品安全(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博士)

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与改良。而我国的水产养殖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养殖业者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不妥当,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许多养殖生产者在防治水生动物疾病的过程中,认识上存在误区。“治病先杀虫”,“猛药能治病”,“泼洒没有错”等有悖于常理的用药观念在我国部分地区流传。

“对症下药”是防治各种动、植物疾病的基本原则。虽然有一些寄生虫能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发生寄生虫病,而且从理论上讲,寄生虫在水产养殖动物身体上留下的伤口也有可能为病原菌的入侵的方便之门。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治病先杀虫”的理论依据。其理:首先,大量的调查结果证明,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所谓传染性疾病,而由于各种寄生虫的寄生引起的所谓寄生虫病,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还是相对少的。如果水产养殖动物患的就是由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那么,杀虫药物对这些病原体几乎没有作用,滥用杀虫药物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对于已经身患疾病的水产养殖动物而言,不对症地使用杀虫药物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这样使用药物也可能贻误治疗疾病最佳时机和因为对患病的水产动物形成药物刺激而加重其病情。

其次,在养殖鱼类机体上有少量寄生虫的寄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小数寄生虫寄生也并不意味着鱼类就已经发生了寄生虫病。在多数情况下,养殖鱼类身体上携带少量寄生虫并不会影响鱼体的健康与正常生长,如果要依靠杀虫药物将养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全部消灭,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同时还存在药物污染养殖水体、破坏水体生态结构,导致寄生虫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在当前的养殖生产中,许多饲养者在决定渔用药物的剂量时,大多不会按照药物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用药,而是采用超剂量用药的方式。大剂量地使用药物甚至超有效剂量的数倍用药,事实上是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而且药物无论对养殖水体还是对鱼体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在生产中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控制使用药物的剂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除在杀灭养殖用水和水产动物体表致病菌的渔用消毒剂,以及用于杀灭水体和水产动物体表的部分寄生虫的渔用杀虫剂适宜采用全池泼洒的用药方式给药外,其它渔用药物采用泼洒的方式给药往往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疗效。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是不能采用全池泼洒的给药方式用药的。

陆承平:控制养殖规模,防止生物入侵;发展生态养殖,降低药物残留;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导)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相关人员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引进很多外来物种,包括水生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这些物种的引进对于丰富我国的物种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许多问题。由于我国检验、检疫方法还不完善,引进物种的一些程序不合理,所以不可避免地引进国外一些难以控制的病毒、细菌,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还有一些引进的物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打破了水体生态平衡,使得土著品种逐渐消失。在当前效益优先、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比显得苍白无力。表现在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影响水产品安全的因素:水产品本身带有的毒素,如河豚毒素等,误食河豚而引起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养殖生产中使用抗生素、消毒剂、水质改良剂等,有些化学药物高残留、剧毒,如果在水产品中富集到一定的量必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病毒、细菌产生新的变异,从而产生出耐药性更强的有害菌株,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不允许将最新研制的人用抗生素用到水产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和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还缺乏可信的资料,应科学合理评价其效果。鱼类疫苗种类少,给予途径单一,应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研究。

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完善相应的检测手段,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开发无公害、环保型渔药;循序渐进,合理发展,使水产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陈爱平: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完善的病害检测与预防体系,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疾病防治处处长)

摆脱传统的防病、治病的观念,提升到“医学”、“疫病”的概念上来。对水产养殖病害分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政府相关部门抓大病、重病;社会企业抓小病、轻病。正确诊断,确定病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生产中,坚持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等生物制剂防病,化学合成的药物治病;合理的生态养殖方式避免发病。

科学诊断,弄清病原,有针对性的进行药效试验、敏感试验及耐药性试验。指导养殖生产者正确选药,适时用药,确定合理剂量,严格遵守渔药休药期的规定,最大限度减少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应该建立水产养殖用药管理监督员、以及处方员、鱼病防治员、养殖工三级网络体系,明确各自职责;制订水产养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各渔药企业应配备专业配药处方员,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负责开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完善管理,推行《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产品标签》三项记录,为水产品进入市场提供安全保障。

重视生态养殖,加快新型渔药的研制。生态养殖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提高综合效益,而且可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有效预防水产病害的发生,从而减少渔药使用量。加快生物渔药的研制,开发环境友好型、速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渔药。利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和中草药的不同作用机理,阻止病毒、细菌、寄生虫的繁殖,从而达到控制水产病害的目的。在鱼用疫苗方面,坚持“用好现有疫苗,引进可用疫苗,开发未来疫苗”的方针,开发研制多联疫苗,控制疾病,减少渔药使用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最根本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赵明军:降低养殖密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应用生物制剂,确保生态平衡——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北京鑫洋水产高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

养殖密度过大,水域环境破坏严重,引起病害频繁发生。大量使用药物治疗,导致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严重超标。

强调使用生物产品,恢复水域生态平衡,达到良性循环。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和中草药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但不能根治疾病。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环境条件,为养殖对象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免疫增强剂能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病力。相对化学药物而言,中草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不严重,但是,一些中草药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减少化学药品及农药的使用量。国家渔业部门应制订水产养殖规范用药标准;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向养殖者传播科学用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信息;严格控制渔药生产企业及中间流通商。

王建华:建立完善的用药制度,做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工作,坚决取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影响的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病、治病工作,关系到水产养殖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只有正确地把握和有力实施有关措施和制度,举社会之力,调动有效力量,才能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用药制度,做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工作;其次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引导开发研制有利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药物;第三,坚决取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影响的药物,严厉打击违禁药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微生态制剂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中的一种较理想的制剂,但该制剂目前存在着菌种规范化的问题,否则鱼目混珠的现象会损害生产者的利益,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免疫刺激剂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较有发展前途的药物。通过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能力,达到自身防治的作用,从而减少药物使用量,从而加大了食品的安全性。中草药制剂作为渔药,是健康养殖、环保养殖、安全养殖中较理想的药物,在鱼病防治中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作用。



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4-24/15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