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何养好里岔黑猪

网友投稿  2011-06-27  互联网

里岔黑猪是山东省优良地方猪种,以其产地和毛色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胶州、胶南、诸城三县市交界的胶河流域。里岔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性能好、屠宰率较高、瘦肉较多、肉质鲜嫩等特点,特别是肋骨数较多、体驱较长,拥有地方猪种的独特优点,是华北型猪中的一个宝贵“基因库”。为进一步加快里岔黑猪的推广利用步伐,进一步提高猪肉品质,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利用生物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猪的饲养管理新模式。
1里岔黑猪发酵床和运动场的建设与管理
1.1发酵床的建设与管理
猪舍的总体设计:规范的原生态猪舍一般要求通风采光良好,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南北可以敞开,采光充分。一般床面距屋梁高度3.5m为宜,屋梁距屋脊高度1.5m。发酵床结构:发酵床为深80—100 cm的池子。它的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其余栏舍地
面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休息。料槽结构:料槽内部结构似梯形,上口宽35—40cm,下口宽20cm,高10cm,上口的外沿略高于内沿,下口要圆滑,不要有死角。饮水和排水设备:管道要用无毒的材料,乳头饮水器要在整个管道的最低处,每20头猪安一个自动饮水器,距地面距离为10cm左右。饮水台呈斜坡状,饮水处低,靠近床面处高,并在低处有管道向舍外排水。圈舍护栏:护栏分内护栏和外护栏。内护栏指在发酵床上的护栏,高100cm,在水平线上80cm、在水平线下20cm;外护栏高70 cm,最低处距水平线10cm,最高处距水平线80cm。外护栏要以挂钩连接,这样可以省去猪圈小门。发酵池有三种方式: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上半地下式。采用地上式发酵时,猪舍要高出地面0.6—0.8 m左右,发酵床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人已经发酵成功的垫料;地下式发酵床是挖下0.6—0.8 m左右,发酵床的周边用砖砌成,再填入已经发酵的垫料;半地上半地下式发酵床,是往下挖一部分在地上建一部分,发酵床的深度保持在0.7-0.9m左右。建造发酵池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水位来建造。
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以及粉碎桔杆等,这些原料占90%.其它10%是提供氮元素的麸皮或者米糠。把菌种和上述垫料均匀的混合后发酵一段时间(5—10天)。猪舍填垫料总厚度约60—80 cm左右,垫料的厚度低于60 cm可以补充垫料,若是在夏天垫料保持在50 cm的厚度就可以了。将菌种、稻壳、锯末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使总含水量达到40%左右(注意:干材料也已经含水超过10%),才能保证有益菌大量繁殖。此时用手紧握垫料,手指缝隙湿润,但不至于滴水。垫料准备好后,在猪进圈之前要预先发酵,使垫料的温度达到50—70℃之间,以杀死病原菌。而50℃的高温有利于乳酸菌、酵母菌、光合作用细菌等益生菌的繁殖。猪进圈前要把床面材料搅翻以便使其散热。
发酵床的日常管理总体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但应注意:猪的饲养密度不要过大,如果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就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m2;注意床面不能过于干燥,如过于干燥会导致猪的肺炎,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要密切注意垫料微生物的活性,必要时需加活性剂来调节微生物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
1.2运动场的建设与管理
运动场的建设可以在两栋猪舍之间用围墙连接在一起,圈起来的区域作为猪的运动场。里岔黑猪的运动场。运动场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可以和猪舍相同大小,有条件的可以达到猪舍面积的2~3倍。运动场内可以栽种树木用于遮阳,但每棵树木下面必须用砖垒砌防护围墙,以免被猪啃咬。栽种的树木应以适应于当地生长的、树冠较大的的乔木为主,这样可以在夏季为猪只提供更多的树荫。
每三间猪舍可以留一个和运动场相连接的活动门,以便猪只自由出入运动场。活动门的数量可以根据猪舍内猪只的多少确定,如猪舍较大,存养猪只较多,可以多留几个活动门,以防猪只急于进入猪舍,由于过分拥挤,造成损伤。
运动场不要铺设沥青或水泥,使用土地面更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猪通过拱土这一习惯动作,可以吸收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增强体质,满足生长需要。
运动场连接猪舍,猪只可以自由出入,自由活动,不用人为地驱赶,气温太高或太低,或遇到恶劣天气,猪只会自觉地回到猪舍躲避。猪只在运动场自由嬉戏,或拱土觅食,或自由散步,自由自在,怡然自得。但运动场使用时间长了,一由于猪只在上面排泄,地面会比较污秽;二由于猪只有拱土的习性,地面会变得凹凸不平。因此,在运动场管理上,一要注意及时清除运动场的粪便,加强消毒;二要注意平整地面,必要时可以拉人新鲜泥土,也可以用手扶拖拉机翻耕地面,保持地面平整;要注意对运动场树木的管护,防猪只啃咬,及时浇灌,促进其生长。
2利用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猪
2.1利用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母猪
2.1.1 注意加强对母猪舍内环境的调控
高温、换圈、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恐吓、追打和使役等能间接影响胚胎生长发育。母猪对高温逆境最为敏感。超过30C的高温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升高。研究表明,配种后3 天至两周尤其是在配种后11—12天,在32C—39℃环境中呆上24小时,就会引起胚胎死亡。经产母猪在6—9月高温季节有32.5—42%胚胎发育受阻,其它月份则只有8.2%-20.7%。这主要是环境温度过高,猪体单纯靠物理调节散热不能维持体热平衡,必须动用化学调节散热,从而导致机体内分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致。如发酵床圈舍结构要求“四窗齐全”,夏天闷热,为防舍温过高对过夏的怀孕母猪造成的不良影响,要营造凉爽环境,采取安装空调、电风扇、引风机、冷风机等措施,把多余的热量带走,减少死胎的发生。
在生产中,建议母猪配种后一月内在水泥地面上养殖,并做好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如果母猪配种后必须换圈,应在配种后最初72小时以内或在配种后28天进行,否则会造成应激,导致
胚胎死亡。配种一月以后转移到发酵床上养殖,改善环境,可以提高母猪的产活仔数。
2.1.2给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
任何营养缺乏都可能影响母猪繁殖,但营养素缺乏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临床上要找出是哪种营养素缺乏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比较困难。因此要使用全价平衡日粮,不但能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同时还能增强母猪的抵抗力。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明显改善了母猪舍的舍内环境,并促使母猪食人大量的菌体蛋白,能节省饲料。
2.1.3强化对母猪的饲喂管理
妊娠母猪不能吃冰冻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要供给清洁饮水,后期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减少每次饲喂量。妊娠期限饲有很多益处:可以增加胚胎存活率;减少母猪的难产率、母猪压死新生仔猪、母猪在哺乳期体重损耗;显著降低饲养成本;减少乳房炎发生率:延长母猪繁殖寿命。
如果母猪过肥,常出现难孕、寡产、易娩出死胎、僵尸,患严重肢蹄病,甚至母猪乳汁过硬(过浓)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造成大批仔猪下痢,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生产实践中对怀孕母猪可分3个阶段按如下方案饲喂:妊娠30—50天,经产母猪1.5—2.5kg/天,初产母猪2—3 kg/天,日喂2次;妊娠50—80天,经产母猪1.5—2.0 kgi 天,新母猪2—3 kg/天。此阶段如有母猪体况差者,可适当增加0.5 kg,日喂2次;妊娠80—113天,经产母猪3—3.5 kg/天,新母猪3.5—4 kg/天,日喂2次。如在夏天应选择在早晚饲喂,自由饮水。前期2—3头小群饲养,后期单栏饲养。同时应切实搞好怀孕母猪的护理。当确定母猪怀孕后就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在用药上也要特别注意,有很多药物是不能应用于怀孕母猪的,严重的可导致母猪流产及影响仔猪发育或导致仔猪畸形。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类、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类、影响胎儿生长或致畸类、具有破瘀活血和理气的中草药类等均禁用。
2.1.4适时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
很多疫病都能造成繁殖障碍,造成产仔数下降、死胎、木乃伊胎比例增加,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和猪流感等。母猪在妊娠期间,一般产前3周适合于大多数疫苗的免疫预防注射工作。但尽量减少对怀孕母猪疫苗接种。
2.1.5做好分娩工作
分娩时仔猪容易缺氧窒息,约70% —900/0是在分娩时死亡的。常出现下例几种情况:胎盘收缩,血液流通受阻:部分胎盘脱离子宫;分娩末期位于子宫前端的胎儿由于移行距离长,此间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这时若仔猪不能很快产出就会窒息而死,所以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分娩助产r丁作。
2.2利用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仔猪
仔猪的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出生后一周和断奶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仔猪死亡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仔猪的管理,特别是加强断奶仔猪的管理是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
2.2.1 改善仔猪消化道酶系统环境
仔猪在20日龄以前,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消化酶f胃蛋白酶、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3周龄后分泌才开始上升。35—40日龄时仔猪胃内的蛋白酶才具有较强活性,表现出消化能力,此时仔猪才能较好地消化利用饲料。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普遍采用3周龄断奶,由于仔猪对母乳的依赖而产生强烈的断奶应激。仔猪强烈的依赖母乳是由于仔猪没有能力获得乳汁以外饲料中的营养,这种应激是仔猪生理需要所产生的条件反射。因此,各养殖场应该参考一般仔猪的断奶日龄并根据里岔仔猪的实际体况进行断奶。
有效减少里岔仔猪断奶应激的方法是在仔猪开口料、断奶过渡料和保育料的全价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酵素。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仔猪消化道内所缺乏的高活性的淀粉酶和蛋白酶,同时,酵素中的纳豆芽孢杆菌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繁殖,它们能分泌多种酶和多种酸(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改变了消化道的pH值和功能,从而激活了酶的活性,使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总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达到改善消化道微生态环境,提高仔猪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2.2.2建立消化道的菌群平衡,改善仔猪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
随着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消化机能的不断完善,消化道的微生态系统将逐渐得到优化,但时间较长,需在40 日龄后。在此之前,仔猪消化道的微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易受到致病菌攻击而导致仔猪生病。因此,人为的改善仔猪消化道环境,建立消化道的菌群平衡尤为重要。仔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酵素(主要包括纳豆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就是为达到此目的。纳豆芽孢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量生长繁殖,快速消耗掉肠道内的氧气,这为长期定植在消化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创造厌氧条件,使它们大量增殖,同时带动凝结芽孢杆菌的生长。这样,仔猪消化道就形成了以纳豆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为主体的益生菌强势菌群,提早建立起消化道的菌群平衡,有效改善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增加仔猪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2.2.3仔猪养殖的垫料管理
一个健康的生物发酵床是一个良好的仔猪运动场。奔跑是仔猪的天性,有利于仔猪健康和减少合群应激的发生。在发酵床+运动场模式下,仔猪管理在一定程度可说是垫料的管理,即垫料干净卫生,则猪只健康。垫料管理的重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垫料的厚度不得低于(保育舍)55cm;粪尿(微生物的营养)分散均匀,每天1次;水分调节:即垫料表面15 cm的水分50%。60%,中层水分30%—40%,底层水分20%—30%,切忌垫料表面起粉尘,仔猪奔跑和拱掘时会将微粒纤维吸人肺部,造成异物性肺炎;氧气供应:因纳豆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达到减少仔猪发病的目的。供氧的方法是翻动或疏松垫料,如果人工翻动则每天1次,翻动深度为35cm以上;若机械翻动则2~3天1次,翻动深度为50cm左右;疏松度调节:如果垫料易板结,疏松性差,可能是稻壳比例偏小,添加稻壳混合均匀即可:如果垫料过于疏松,且吸水性和保水性较差时,可能是锯末比例偏小,添加锯末混合均匀即可;pH值调节:垫料的pH 值范围应控制在7.5—8.5,这样的酸碱度有利于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调节pH值的方法是使用小苏打调节喷洒垫料用水的pH值;堆积发酵:一是定期堆积发酵,即保育猪转圈后将垫料堆积发酵1次,发酵前添加3—4kg/m3的米糠或玉米粉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二是不定期堆积发酵,凡仔猪生病打针和饲喂抗生素后,应当将垫料堆积发酵,把抗生素杀灭的纳豆芽孢杆菌培养起来,同时杀灭病原微生物;驱虫消毒:仔猪驱虫采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对垫料无影响;垫料无需药物消毒,一般采用堆积发酵的高温消毒:温度管理:生物发酵床80%的垫料温度应在40—45℃范围,否则,垫料将处在不健康状态,应及时堆积发酵进行补救。
2.3利用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育肥猪
2.3.1 经常观察猪排便情况
尽量不让猪群形成固定地点排泄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微生态垫料分解猪粪尿,因为越是分散的猪粪尿,越好分解利用。这一点与普通的养猪方法需要培养固定地点排泄的方式正好相反。对于过于集中的猪粪,等到尿液渗入垫料,粪便稍干之后,可以用工具分散粪便埋好后耙平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疏粪,猪只较多的情况下每天一次。
对于个别猪拉稀,可以直接给药即可,不需要隔离;如果有(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疾病产生,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染其它猪只),所以,猪场要设立隔离猪舍,并及时清除隔离猪所拉出的粪便,如果隔离猪拉稀,则在稀粪处洒上生石灰粉后将粪便与石灰埋人30 cm深发酵床垫料中,以后石灰粉会自然消失融入垫料。其实,采用微生态垫料养猪,可以大大减少猪只发生腹泻的情况,即使有个别的猪只腹泻,也会很快自然康复。如果养殖密度过大,粪便堆积过多,超出发酵床的分解发酵能力,建议适当铲出部分粪便于栏外,以防造成烂床。
2.3.2注意观察食槽饲料,尽量做到自由采食
保证猪24小时都能吃到料(或者每餐要喂饱)。不然,猪可能会由于饥饿而大量采食发酵好的垫料,尽管猪吃发酵垫料可补充菌体蛋白,是该方法养猪的主要优点之一,但吃垫料也要适量,因为饥饿导致猪过量地翻动垫料会影响垫料的正常发酵和使用寿命。实践证明,使用同样饲料分别饲喂传统水泥池与发酵床中的猪,发酵床中的猪生长提高了10%左右,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这主要是j个因素导致的结果:一是发酵床中的猪每天都有少量的菌体蛋白补充;二是发酵床中的猪每天由于拱吃垫料中的物质将大量的有益菌食人肠道,消化吸收率显著提高;三是用该法养猪,能让猪心情更加愉快、健康。
2.3.3 注意观察垫料数量情况
采用纯锯末做垫料的发酵床,一般只需要在每批猪出栏后(或每3—4个月)补充极少量的新垫料(约5%),或者两批猪出栏后补充一次(6—8个月)。这和其他发酵床技术每个月要补充约10%的新垫料比有巨大区别。因为发酵后的垫料,也可作为猪的一种饲料源,猪本身也有爱拱吃垫料和刨坑吃垫料的习惯,发酵层中不断产生菌体蛋白质,是猪的良好饲料源,特别是以统糠为主的垫料,由于统糠本身猪也爱吃,饲养管理上虽然采用了24小时自由采食的措施,但是猪还是会吃掉一部分垫料,所以垫料要及时补充。
2.3.4经常注意观察垫料含水情况
最合理的垫料水分含量是50%左右,其中上层最干,大约应该有30%左右含水量,中间的主发酵层应该为50%.下层厌氧发酵层含水量为60%左右。手感判断方法是:30%含水量,用力捏料也是捏不出水印来的,只是手感有一点点湿而已;50%含水量,要用较大的力气才能在手指间印出点水印来;70%含水量,用手捏成团,有水印出,但不滴出。当中下层垫料过干时,只要将1%的保健液喷洒在垫料表面,由于表层锯末疏松的原因不易吸水,很快就会流到中下层垫料中,这就是为什么垫料表层含水量不会很高的原因。
平时多注意表层的水分,如果太干,则需要洒上点水,最好是以1%的保健液水(100kg清水+1kg保健液),如果阴雨天气发现表层垫料过于湿润,则需要用耙子和铲子进行适当松料,把耙铲插入料中约15 cm左右,抖动几下.如此进行松料操作,目的是让微生态垫料适当松动,以便进入更多的空气,加速发酵产热,蒸发更多的水分,同时也便于水分从垫料中挥发出来,适当打开卷帘和排风扇进行通风。太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掺人新鲜的含水量少的垫料中和水分。发酵床实施中常发生水分过大的情况。
总之,使表面层垫料的含水量保证在不干不湿的状态,目测有湿的感觉,但又不太湿,较松散不板结的样子,含水量大约在30%。这个湿度对猪的健康特别是对猪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在水泥池养猪时猪的皮肤上总是有很多难看的红点,而在发酵床上的猪是基本不易发生皮肤病。
3利用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猪的优点
3.1可以有效改善猪只栖息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
仔猪从7日龄开始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到了3周龄体温调节功能才发育完全。尽管如此,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仍然较弱,且皮下脂肪较少,对低温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仔猪的低温应激。仔猪断奶后留产床1周,有保温箱保护,温度较好控制。1周后转入传统保育舍,仔猪栖息的地面有效环境温度与空气温度的温差较大(如空气温度28℃时,水泥地面的有效环境温度为20℃)易造成仔猪低温应激。此外,舍内环境的早晚和昼夜温差过大,也能造成仔猪温差应激,而生物发酵床将有效的克服此问题,即垫料20cm深处可达20—22℃, 25 cm深处可达28—30℃。仔猪通过拱掘就可栖息在此深处,能较好的满足断奶仔猪对有效环境温度的需要,且温度较恒定,不易造成仔猪的温差应激,舍内空气环境温度可人为加温或降温调节。
舍内氨气、臭气等有害气体既是断奶仔猪的应激因素,又是呼吸道疾病的诱因。采用生物发酵床的猪舍,几乎没有氨气和臭气,空气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3.2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养殖模式逐渐向规模化发展。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19亿吨,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倍多。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由于发酵床里含有大量肠道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这些微生物以好氧发酵为主,使温室气体和恶臭气体产生量减少,从而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3.3可以提高里岔黑猪肉品质
发酵床+运动场这种饲养模式,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再加上运动量的增加和行为多样化,猪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特别是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和残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康乐则福利好,动物福利是有机农业的组成部分,减少应激的福利养猪可以改善猪肉品质,利用发酵床养出来的里岔黑猪,可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3.4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需按一定比例将锯木屑等加入,通过消化道、土壤微生物的发酵,这些垫料和猪粪部分转化为猪能利用的养分。同时,由于猪健康地生长发育,消化道上皮形态完整,饲料的转化率提高,料肉比进一步降低,使得出栏相同重量的猪可节省饲料大于10%。
3.5节工省本、提高效益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也可以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等技术,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个人可饲养500—1000头肥猪,100—200头母猪,可节约90%用水,平均每头猪能节省水费6元,节约用_丁3元,节约药费1元左右,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6保障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的目标是维持动物康乐,生理健康、心理愉悦。行为学的研究证实发酵床+运动场上的猪是快乐的。
4利用发酵床+运动场饲养里岔黑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注意搞好垫料微生态平衡的维护
这一点,除了垫料数量和含水量的维护外,主要靠闻气味(或垫料的pH 值,正常的发酵床垫料pH值为5左右)来判断发酵床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运转良好的微生态垫料气味应该清香、有原料味(当然使用越久的垫料,气味越淡,而多了点发酵粪便的气味,但不臭)。刚开始使用的垫料还应该有曲香味,如果垫料中有氨味和轻臭味,则说明粪便分解不了,排泄的粪尿超过了微生态垫料的消化能力。这时候,有几点可以做:需要增加垫料厚度,特别是进入冬天,或气温转冷的天气情况下,添加活力菌种,如添加保健液,可以在垫料表面洒保健液,也可以翻动垫料,洒人到15 cm以下的垫料:每平方米洒人1—2 kg高活力保健液;翻动垫料层,耙松垫料,促进更多空气进入,增强发酵效果,这种做法主要是在经观察垫料板结的情况下进行.或垫料水分过高的情况下进行;减少猪只的饲养密度,这种做法主要是猪只进人中大猪阶段,需要进行密度调整的情况下进行;给垫料增加点营养,如果垫料退化很快,可能说明你的垫料配方不合理,过多的使用了含粗纤维不高的材料,导致垫料很快就被分解,这时应该添加一些含粗纤维高的材料如锯末。
4.2注意搞好发酵床饲养断奶仔猪的排湿工作
可以在屋顶安装慢速(25~50 r/min,适用于最冷5℃以上地区)抽风排湿或定时快速(1 250 r/min,适用于最冷-5℃以下寒冷地区)抽风排湿装置。慢速抽风排湿的风速控制在0.25 m/s以内,转入保育舍的头3天不能抽风排湿,以免应激感冒。也可以安装自动的抽风排湿装置,根据室内的湿度自动控制。
4.3注意搞好环境温度控制和环境净化管理
断奶后1周和转入到保育舍后1周内,根据实际断奶日龄仔猪舍内空气环境温度调至25—28℃,风速控制在0.2m/秒以下;夏季温度高于30℃时,应当通风降温,风速控制在0.4—0.6 m/秒范围内。生物发酵床猪舍多采用大窗户和卷帘结构,降温通风较好,有条件的可采用负压抽风或负压水帘通风降温。猪舍走道和舍外环境走道应定期消毒,按猪场的消毒程序消毒;仔猪转栏途经走道在转栏两天前彻底消毒;仔猪转栏合群前将猪身上喷洒酒精,以减少合群打架产生的应激。
除上述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注意合理分栏,每栏面积以40 m2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作为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垫料深度以保育猪50—60cm、育成猪70—90cm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夏季适当垫低,而北方地区和冬季适当垫高;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保持健康养殖环境: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操作便利,可以在山墙上留有门口,平时封闭,加料或出料时打开;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用;通风设施完整,以确保猪舍空气清新。

http://farm.00-net.com/yz/zhu/5/2011-06-27/14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