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川省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网友投稿  2006-09-28  互联网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华神动物保健药品公司,华神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3)

摘 要:对四川一猪场感染附红细胞体所致的病例进行报道,阐述了该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治疗方法。特别是对该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以及治愈率进行较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变态反应;药物治疗;治愈率

附红细胞体病早在1928年首先在啮齿动物上发现,以前认为其病原应归类于血液寄生虫(原虫),后来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立克次体,也有观点倾向于支原体。我国于1972年在江苏首次发现本病,1982年扩大至13个省, 2000年以来,据报道该病迅速蔓延至20个省市以上,但四川省内报道较少。

1 发病情况

成都龙泉某猪场于引进120头断奶商品仔猪,进场后用含阿莫西林原粉的饲料-饲喂3 d 30 mg/kg·d-1。第3天64头猪同时发病,养殖户自用青霉素注射(50 000 单位/kg),同时以甲磺酸培氟沙星(200 mg/kg)、土霉素(300 mg/kg)、安乃近(2 g/d)拌料,结果用药无效,症状加重,至第五天死亡13头。

2 临床症状

患病猪食欲减退,喜饮水,精神沉郁,爬卧挤堆,体温多数偏低,为37.5 ℃~38.5 ℃;多数病猪皮肤苍白或局部皮肤浅黄色(背部、颈部、头部皮肤),大多数出现极为特殊的皮肤病斑(细长的淤血斑),无痒感、化脓、渗出等,疑为皮肤变态反应,少数病猪胸腹部、腹股沟、四肢、耳部皮肤出现不规则紫斑,压之不褪色;多数病猪粪便干燥,少数稀便,粪便颜色大多正常,尿液为清亮的黄色。

3 剖检病变

可视黏膜苍白或略微黄染;皮下脂肪黄染或苍白;下颌、腹股沟、肠系膜等处淋巴结苍白;部分病例脾肿大,质地柔软,边缘不整齐,有粟粒大小结节;肾颜色变淡;血液稀薄,色淡。

4 实验室诊断

4.1 鲜血压片镜检

无菌取3头病猪耳静脉血各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盖上盖玻片,迅速置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球状、椭圆状、杆状等形状的菌体在血浆中扭动、游动;有些菌体附着在红细胞周围,一般为4个~6个,红细胞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感染的红细胞随着菌体的运动而运动;在红细胞内也可见到菌体。健康猪血液压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呈圆形,未见变形红细胞,血浆和红细胞周围无菌体。

4.2 姬姆萨染色

取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后,油镜下观察,可见4个~6个天蓝色菌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同时对健康猪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未见菌体。

4.3 细菌培养

无菌取肝、心、肾、皮肤淤斑等组织,分别以营养肉汤、胰酪大豆肉汤增菌培养,以血琼脂划线培养,并在熟肉培养基中加入血液进行厌氧培养,无细菌生长。

4.4 Dot-ELISA诊断

抽取血样8份,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瘟Dot-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观察到血清底物溶液为阴性。

5 治疗

5.1 红喘(5%多西环素)10 mg/kg(以多西环素计)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日。同时使用三氮脒,用柴胡注射液稀释成50 g/L溶液5 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次。

5.2 红弓散(龙胆泻肝散)10 g/kg,强力霉素原粉500 mg/kg,上述二药混合拌料,连用4日。

5.3 猪用电解多维饮水,连用4日。

6 治疗结果

6.1 第五天下午6时用药,当日症状不见改善;次日有好转,体温38 ℃~38.5 ℃,食欲增加,而体质虚弱死亡1头;用药第3天症状显著改善:体温正常,食欲大增,皮肤黄色渐退,淤血斑迅速消退,但仍有两头猪虽精神好转但前肢几乎瘫痪。用药第4天血液压片镜检,红细胞形态正常,且无附红细胞体存在。第7天前肢瘫痪两头猪淘汰,其余痊愈,并进行了猪瘟单苗免疫接种。

6.2 此次疾病发病率53.3%(64/120),死亡率11.7%(14/120),13例为有效治疗前死亡。

6.3 共治疗51头,有效率98.0%(50/51),治愈率94.1%(48/51),治疗期间死亡淘汰率5.9%(3/51)。

7 讨论

7.1 此次发病并未见到典型的高热稽留以及皮肤变红的症状,而在病初即表现贫血、黄疸。这与国内其他报道不同。而且本病例出现罕见的皮肤淤斑,实验室诊断非细菌引起,国内资料少见,但B E斯特劳(美)等报道中有关于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皮肤变态反应的记载,这预示附红细胞体病症状更复杂化。

7.2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中,在严格对照性操作下,红细胞边缘的菌体和染色颗粒不易区分,但病猪镜检蓝色颗粒较健康猪多。

7.3 该猪场以前常用土霉素和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但效果不佳。此次是用三氮脒及多西环素配合使用,治愈率94.1%,用于贫血、黄疸病例,治愈率高于单独使用三氮脒、多西环素、土霉素、吖啶黄,磺胺间甲氧嘧啶(国内报道治愈率多为93%以内)。

附红细胞体病常发生于夏秋季,但也有冬季发病的报道,导致该病暴发的因素很多,加强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在该病流行的季节,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阿散酸,强力霉素等有预防效果。



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9-28/14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