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猪腹泻的辨证论治

网友投稿  2006-04-10  互联网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猪腹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季、早春、晚秋发病较多,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邪气渐盛,正气不足以拒邪,轻者,食欲大减,走路摇摆 ,皮毛松乱,抗病力差,生长发育受阻;重者,因食欲废绝,粪便失禁,严重脱水而死亡。笔者采用中兽医辨证论治和中西结合治疗,先后治疗猪腹泻218例,治愈209例,治愈率达95.9%,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理 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某些传染性疾病,寄生虫都可引发。但最主要还是由于饲养管理不良,气候多变,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脏腑虚衰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猪腹泻外因与湿盛的关系最为明显;内因与脾胃有关。由于脾喜燥恶湿,主食物和水液运化, 脾气宜升;胃潮百脉,喜润恶燥,主腐熟,胃气宜降,两者共同完成“运化水谷,升清降浊” 之功能。任何外邪或内伤因素影响脾胃功能,都能引起运化失调,腐熟无力,纳食不佳,清浊不分,传导失职,形成腹泻。因体虚或病久,损伤肾阳,致命火不足而无以脾土的阳气 ,则可加重病情。

2 辨证论治

2.1 虚寒腹泻

2.1.1 症状 发病急,泻水样稀粪,鼻寒冷或寒颤,精神不振,体温正常或稍低,肠音亢进, 尿液短少,口色青白或淡,白或夹黄,脉象沉迟或沉细,体瘦肢冷,卧地不起。

2.1.2 治疗 治宜温中散寒,扶脾健胃为主,方用二苓平胃散:猪苓、茯苓、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血虚者加熟地、川芎、红花;寒重者加肉桂、砂仁、炮姜;肚胀者加木香、小茴香、枳壳或枳实;食滞者加山楂、神曲、红糖;泻剧而粪便失禁者加乌梅、车前子、泽泻;郁久化热者加黄连或黄柏、木通;兼有表证者加柴胡 、紫苏、生姜。同时,可结合强心补液,肌注先锋霉素,1次/天,连用3天,即可康复。共治疗80例,治愈78例。?

2.1.3 典型病例?

例1 榜山镇陈某养一窝(12头)仔猪,体重约20 kg发病。症见:仔猪拉白色稀粪,肛门污秽,粪便酸臭,怕冷,堆卧,精神萎顿,被毛无光泽,食欲大减,已泻一周,个别出现呕吐,皮肤发绀。治疗:猪苓、茯苓、苍术、陈皮各75 g,厚朴、柴胡、紫苏、干姜各45 g,甘草15 g,加红糖适量,水煎,分3次灌服,个别重症不采食的用胃导管投服。静脉注射10%安哪咖3 ml,5%糖盐水300 ml,5%碳酸氢钠50 ml,地塞米松3 ml,10%维生素C 5 ml,次日粪便转稠,诸症均好转,继用上方中药2剂痊愈。

2.2 湿热腹泻

2.2.1 症状 里急后重,呕吐腹泻次数增多,粪带黏液或脓血,口色红、苔黄腻,口气臭,喜饮,有时腹痛明显,体温41℃以上,食欲废绝,心跳加快,脉弦速。

2.2.2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渗湿固涩,方用郁金散(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黄柏、栀子、白芍)随症加减,水煎灌服。结合肌注复方甲矾霉素,病重者配合补液,一般2~3次可康复。 共治疗50例,治愈47例。

2.2.3 典型病例? 例2 榜山镇林某2头架子猪患病。症见:病猪体温40.5 ℃,口唇较干而色红,尿短黄,日泻数次,粪便恶臭,内含脓血黏液,食欲废绝,用抗生素治疗3天,未见好转。治疗:每天肌注复方甲矾霉素3 ml,氨基比林10 ml,地塞米松2 ml。中药: 郁金、诃子、黄柏、白芍各20 g,大黄、黄芩、黄连、地榆、仙鹤草各15 g,麦冬20 g,石斛25 g,煎汤灌服,1 剂/天,2天后明显好转,3天后,恢复正常。

2.3 伤食腹泻

2.3.1 症状 精神不安,食欲不振,腹痛则泻,泻后痛减,粪便稀薄,内含未消化饲料,气味酸臭,口色淡白,舌苔厚腻,脉象沉实。?

2.3.2 治疗 治宜行气宽中,消食导滞为主,方用平胃散加白术三消:苍术、厚朴、节皮、枳壳、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茯苓、防风。可配合肌注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或投服食母生、维生素B2等。共治疗49例,全部治愈。

2.3.3 典型病例? 例3 榜山镇南苑村许某3头体重50 kg的菜猪患病。检查:精神不安,食欲不振,粪便呈现黄色油状并有酸臭味,内含未消化饲料,腹围增大,间有腹泻,里急后重症状、泻后则痛减。治疗:减少精料,补充维生素。中药:苍术、厚朴、陈皮、茯苓、 防风各50 g,山楂、神曲各60 g,麦芽、莱菔子、木香各30 g,煎汤灌服,每天1剂,连用2剂,腹胀消失 ,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2.4 脾虚腹泻?

2.4.1 症状 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四肢无力,唇色淡白,腹部虚胀,食欲不振,粪下清稀,粘在肛周污秽,脉濡细,平时泻轻,凌晨泻重,久治不愈,消瘦,后期脱水。?

2.4.2 治疗 治宜健脾消食,益气止泻为主。方用健脾开胃散:党参、炒扁豆、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神曲、砂仁。西药:10%葡萄糖,辅酶A,三磷酸腺苷,混合静注。维生素B12、B1混合,肌肉注射。

2.4.3 典型病例?

例4 榜山镇翠林村郑某1头约100 kg母猪来诊。主诉: 患畜长期时泻时溏,久治不愈。症见 :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多卧,粪渣粗并带有未消化的食物,臭味不重,体瘦毛焦,两眼凹陷,尿失禁,四肢浮肿,口色淡白,用西药治疗症状消失,但几天后又复发。改用中药: 党参、炒扁豆、茯苓、白术、山药、神曲、砂仁、猪苓各30 g,煨诃子、泽泻各20 g,甘草15 g,水煎灌服。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10%氯化钾10 ml,重泻先锋10 ml,安哪咖10 ml,地塞米松4 ml,混合静注,1次/天,用药1天稍有好转,症状减轻,第2天粪便成形, 继用中药2天,第3天痊愈,后未见复发。

3 讨论?

3.1 结合临床症状,查明病因,分辨病性和病势及兼证,从而为本症正确的论治奠定可靠的基础。一般外邪侵犯与饮食所伤而致急性腹泻者,治当祛邪为主。风寒宜疏解,湿盛宜分利,暑热宜清化,食伤宜消导。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成慢性腹泻者治应扶正为主,虚寒应温补,陷下宜升提,滑脱宜固脱。急性不可补涩,以免碍邪;慢性不能分利,以免伤正。“健脾燥湿”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同时应注意祛湿莫忘健脾;暴泻需用止涩;暴泻伤阴不可腻补;脱水注意补液。

3.2 在临床上对于食积腹泻可单纯用中药治疗,湿热,虚寒型腹泻以中药为主,脱水时配合补液。对重症腹泻需配合补液和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进行治疗。对急症腹泻先用西药滴注治疗,同时用中药治本,能获得满意疗效。



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4-10/13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