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冬天来了,养殖户该干些什么

网友投稿  2006-01-11  互联网

推荐:购买《科学养猪系列》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生猪
  一、防风袭。冬季的猪舍必须堵风洞,挂草帘,糊窗口,防止圈内的鼠洞、裂缝、缺口、破顶等风口吹进“穿堂风”和“贼风”。通气孔可留在至少距地面1米以上高处。
  二、防潮湿。猪圈干燥是保证生猪健康的主要措施之一,空气是一种导热物质,而且越潮湿其导热性越强。圈内猪体内的热量发散得越快。猪体发冷,必要上垛,挤伤压伤甚至出现死亡,疫病也易发生。因此,圈要勤出勤垫,保证干燥,并注意训练猪定点排粪排尿,有个干燥卧处。
  三、防低温。生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25℃,正常生长的温度一般也应该在8℃以上,为了保证生猪正常生长发育,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暖棚饲养,即用较厚的塑料薄膜将圈顶覆盖,覆盖要有30度左右斜面,便于采光,中午圈温过高可放气通风,下雪后应及时清除。
  四、防冷食。在冬季,猪吃食无非用来御寒和增加体重,母猪则要保其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故要在配料时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增其御寒力。在饲喂时配混合饲料最好是生食干喂,需拌入少量水时水温也要在25℃左右。采取稀喂办法的,饲料要温热,并要少给勤添,防冷防冻。
  五、防乱喂。喂猪要做到饲养质量稳定,喂料时间稳定,配料应根据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切忌质量突变,若需变料,加量和改变饲喂时间也应逐渐慢慢变。
  六、防冷饮。猪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对水的需要很重要。如圈中不备水,猪就吃雪,吃冰块,饮尿水,这样势必引起消化道疾病或其他病症。所以要经常不断地供给温热清洁的饮水,既防病患又保猪需要。
  七、防咬架。猪的正常生长,饲养中必须营养全面,缺乏了某种或几种成分,不但生长滞缓,还可能出现咬架“恶癖”,尤其冬季青饲料较缺,“恶癖”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在饲料中补给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要强弱分群,大小分圈,适时阉割。
  八、防疫病。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猪的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很容易发生,为保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必须经常保持圈清洁、干净、卫生,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圈舍刷洗消毒或喷药消毒,猪要注射疫苗,并要备有常用药物,有病早隔离,早治疗。    
  (韩素芹)
  鱼
  池塘改造。利用冬闲时节进行池塘改造,小塘改大塘、浅水塘改深水塘。经过改造,既能增加池塘的容水量,也改善了池塘的环境。条件较好的池塘也要进行整修,放干池水,经过太阳暴晒后挖去过厚(保留20厘米左右)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
  池塘消毒。修整好的池塘,要用药物清塘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多种。但以生石灰消毒效果最好,还能起到施肥作用。池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干法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50公斤~80公斤,塘中须留5厘米~10厘米深的积水,使泼入的石灰浆能分布均匀;带水消毒,亩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公斤~150公斤,要求把石灰块撒布均匀,并全塘充分搅动,以增强消毒效果。
  培肥水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5天~6天,即可灌水施肥。施基肥每亩用猪、牛粪500公斤~750公斤,或大粪100公斤~200公斤,以培肥池水,增加水中饵料生物,满足鱼种吃食需要。
  鱼种早放。提早放养鱼种,可使鱼儿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最好的时节,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鱼的鳞片紧密,捕捞放养操作中不易弄伤鱼体,可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并不太低的晴天或阴天进行,温度过低的雨天或下雪冰冻、刮风天气都容易冻伤鱼体,不宜放养。
  鱼种质量。放养的鱼种规格宜大不宜小,要求体长在20厘米以上,鱼儿头小背宽,膘肥体壮,鳞片鳍条完整,游动活泼,体色鲜明,无病无伤。这样的鱼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出塘规格也大。
  鱼体消毒和免疫。鱼种下塘时先用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10分钟,或用其他药液浸泡消毒。有些鱼种还应注射免疫疫苗。
  饲养管理。鱼种下塘后,如遇天气变冷,要加深池水防冻;天晴温度较高时,要适当投喂一些精饲料,保证鱼的吃食需要,促其生长。
  (仲直)
  蛋鸭
  一、喂料关。冬季天气寒冷,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比例,同时还应根据鸭群不同产蛋率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此外,饲料中要适量掺入多种维生素,以满足蛋鸭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饲喂时,每天宜喂3次~4次,饮与舍温相同的清洁水,并每隔15天给蛋鸭喂3天鱼肝油,每只鸭子每天1毫升,这样有利于提高或保持蛋鸭的产蛋率。
  二、防冻关。鸭的产蛋量与温度有密切的联系。如温度在0℃以下时,鸭的产蛋量会大幅度下降。冬季欲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棚舍内的温度以不低于6℃为宜。因此,为减少棚舍热量的散发,防止寒风侵袭,可将棚舍四面通风处封严。如果天气太寒冷,则应在棚舍内增设供热设备。另外,棚舍内的垫草应勤换,并保证地面清洁、干爽,不可让蛋鸭在潮湿、寒冷的地方过冬。
  三、放养关。冬季每天应根据天气将蛋鸭放出棚舍外,让其自由觅食、嬉水、活动,这样有利于蛋的形成和产蛋。但放养时一定要选择背风的地方放牧,赶鸭时最好逆风驱赶,以免鸭羽毛被风揭开受湿受凉。同时,在蛋鸭下水运动时,一定要先让鸭子在旱地上运动半小时后再让其下水,这样可防止鸭子下水后因水凉而抽筋。
  四、补光关。由于冬季日短夜长,对于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的蛋鸭群,应注意用人工光照补充天然光照时间不足。一般可在棚舍内离地面2米处,每30平方米左右挂一个60瓦的灯泡,并加上灯罩。开灯补照时间一般在每天晚上的5时~8时及次日凌晨的4时~7时。
(海英)
  蟹
  在每年10月份后,各地养蟹大都开捕上市,为换取季节差价,可将河蟹通过塑料大棚增温囤养育肥至元旦春节前后销售,效益可显著增加。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按大棚蔬菜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和双层两种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有适量的稻草席,以便冬季搭盖在塑料大棚上增温。
  一、囤养育肥池 
  1、水泥池。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能蓄水1.2米以上,进排水方便,在池底铺上10厘米~15厘米细沙,经消毒后注水浸泡10天左右方能使用,然后按上述搭建塑料大棚。
2、土池。面积5亩~10亩,能保持1.5米以上水位,不渗漏,进排水方便,淤泥深度不超过15厘米;在河蟹入池前10天,用生石灰清塘,一周后注水待用,仍可按照前述方法按装塑料大棚。
3、室内。室内无须搭建塑料大棚保温设施,直接利用空闲房屋修建墙壁光滑、地面不渗漏的水泥池;也可进行短期囤养,一般面积10平方米~30平方米。
  囤养密度。水泥池,每平方米为1.5公斤~2公斤,在河蟹入池前,池内须投放水花生之类水生植物,数量占水面积1/3,供其栖息和摄食。土池,每亩为500公斤~700公斤,池内也须投放占水面积1/3~2/5的水生植物,让蟹安全避敌与摄食。室内为每平方米3公斤~5公斤。
  投饵喂养。在冬季采用塑料大棚温室,可以使冬季大部分时间内温室里水温保持在15℃以上,保证河蟹能在适宜水温下正常生长。在喂养的前一阶段,饵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浸泡后或煮熟的麦粒、大豆、红薯、蔬菜等。每天投饵量约占蟹重的5%~8%,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10时~11时投喂,投喂饲料占3份,下午4时~5时投喂,占7份。在喂养的后一阶段,应适当增加食物中动物蛋白质含量,可以适量投喂小杂鱼虾、蚕肾、螺蚌肉、配合饲料等,但为降低成本或动物性饲料不易获得时,仍可按照前述方法投喂,效果也比较好。
  二、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河蟹喜欢比较清新的水环境,
  应根据池子的进排水能力,决定换水量的大小。一般参考标准为,池水必须保持5毫克/升的溶解氧,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
2、大棚管理。为了保持水温,必须注意搞好塑料薄膜与池边的密封,不要长时间打开温室门或频繁地开门,农膜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每天都应注意观察河蟹摄食状况,随时调整投饵量。同时根据水质情况,每1天~3天,在午后天气温暖时,把池中的水换去1/5~1/3。
3、预防疾病。为了预防疾病,每隔1周~2周应在饲料中拌饲适量的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把饲料放在用规定剂量的药物配好的药液中浸泡后,连同少量的剩液一起投喂。
  (姜阳)
  奶牛
  一、冬季要防寒。奶牛的最适宜温度是10℃~16℃。进入冬季后,要注意防寒。虽然奶牛具有怕热不怕冷的特点,但必须注意防止贼风袭击。在有冷空气入侵、气温突然下降时,搞好圈舍的保温。及时堵塞后窗,通风孔等。要及时清除粪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消除低温潮湿的不利环境。对于围产期的母牛、新生犊牛、高产牛的圈舍要加温,保证牛舍温度在15℃左右。
  二、饲草饲料要多样化。要给予多样化饲草饲料。要求日粮中饲草3种~5种,一是要喂一定的优质干草,最好是盛花期干苜蓿。一是要喂青贮饲料。二是要给予一定的青绿多汁饲料。例如胡萝卜、地瓜、冬牧70黑麦草等。粗饲料要使奶牛吃饱不限量,精饲料要根据奶牛的个体产奶量配置和饲喂。
  三、抓好冬季配种。冬季配种准胎,有利于奶牛获得高产。奶牛通常是“夏配春生,冬配秋生”。若能于冬季配种准胎,可避开炎热夏季产犊。可以提高产奶量和奶质量,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
  四、注意刷拭牛体。刷拭牛体可以保持牛体清洁卫生,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还能促进人畜亲和,便于管理。要每天早晚两次刷拭,每次3分钟~5分钟,要周密刷拭全身各部位,不可疏漏。
  五、防治疾病。要定期对牛舍、运动场进行清扫消毒。按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入冬后要驱虫。发现疾病要早治疗,确保奶牛健康,促进多产奶。        (马全瑞 杜军)
  山羊
  一、要科学放牧。冬季气候寒冷,风雪频繁,放牧时进应选择地势较低和山峦环抱的向阳平滩地区去放牧,且不要游走过远,这样碰到天气骤变也能很快返圈,保证羊群的安全。同时冬季枯草期长,草场常感不足,应尽量节约牧地。牧羊时应先远后近,先阴后阳,先高后低,先沟后平,晚出晚归,慢走慢游。如有条件,可在羊圈附近处留下些牧地,以便坏天气时供放牧救急。
  二、要备足草料。冬季野外供山羊采食的草料稀少,且枯枝衰草的能量和营养价值都很差,山羊越冬期如吃不好、吃不饱则极易造成掉膘。因此,备足越冬草料,冬季给山羊补料至关重要。草料贮备一般在夏秋时就应开始,因此季节的牧草丰盛、营养价值也高,可多投入点劳力收集和晒制各类天然草料以备用。此外,还应贮备一些精料,以利补饲效果。
  三、要适时整群。羊群进入冬场前,最好进行整群。除老弱羊和营养太差的适当淘汰外,其余按营养状况组群,以便于放牧。同时,越冬期间常有不少母山羊会在此间产仔,应将母羊产仔前移入产羔室单独护理。且初生羔羊经过一段时间吮乳、适时训练后,要单独组织羔羊群,避免其随大群山羊远距离放牧,可专人负责让羔羊群近距离放牧运动,回圈后也要赶入羔羊圈,与成年羊群分开饲养。
  四、要防寒保暖。在入冬前对羊舍进行一次检查,修补破漏,防止穿堂风和雨雪飘入,保证舍内温暖干燥。寒潮来时,应加厚垫草。此外,千万不能在舍内燃火升温,以防羊只因烟熏而患上肺炎。
  五、要搞好卫生防疫。冬季要经常检查圈舍,保持圈舍、垫料、饮水、草料的清洁卫生,必要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养羊户要学会预防和治疗羊的主要疾病,并管理好羊,使它不与病羊接触,抓好防疫工作。在初冬季节,羊身上易长羊虱,一旦发现,可用菜籽油、煤油混合涂在患处,每天3次~5次,连续3天~4天即可。也可取生猪油100克、生姜150克混合捣烂涂擦羊体患处,1次~2次即可消除。
  (红梅)
  蛋鸡
  一、保暖。采用暖棚养鸡或封闭式养鸡法,加强防寒保暖,使鸡舍温度保持在17℃~21℃。鸡的活动场地也要用薄膜覆盖。
  二、补充光照。鸡在高产期,每天需要16小时光照。冬天可在早晨5点钟开灯,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天黑前开灯,晚上9点关灯,灯泡应在60瓦以内,平均每平方米地面3瓦灯泡即可。
  三、巧喂。①喂干料。冬天气温低,鸡体内需要的热量多,最好喂干料,冬天干料不结冰,利于鸡采食吸收和生长。②添加辣椒粉。冬季在蛋鸡饲料中添加1%~2%的辣椒粉,可提高产蛋率10%以上。③喂蒜苗。大蒜苗可开胃健胃。冬季在蛋鸡饲料中加入少量切碎的蒜苗,可提高产蛋率10%以上。④喂鱼肝油。冬季每只鸡每天喂服1粒鱼肝油丸,可提高产蛋率15%以上。⑤增加饲喂次数。冬季鸡采食量比夏季增加10%以上。⑥调整饲料比例。应在饲料中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适当减少蛋白质饲料。
  四、通风换气。暖棚养鸡,温度高湿度大,要经常通风换气,要及时清扫鸡粪,保持舍内干净卫生,以减少鸡呼吸道疾病发生。通风换气宜在中午进行,通风1小时~2小时。

来源:中国农业网



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1-11/13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