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鹅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冬孵雏鹅技术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6-30  互联网

   冬孵的雏鹅在春节育肥上市,肥子鹅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孵化冬雏鹅已改变了整个雏鹅孵化、育雏、饲养的全过程。规模化孵化冬雏鹅的技术关键如下:

  一、种蛋的选择和保存的条件

  严把种蛋关,挑选高品质的种蛋是获得高孵化率和出雏率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既要注意种蛋来自健康无病、生产力好的种鹅,又要用光线照射透视检查,要求种蛋外形正常,大小适中,蛋黄完整,位于蛋中心不上下浮动,蛋白无色透明,气室小,位于蛋的大头不浮动,种蛋未受到震动。要严格按照种蛋标准选择种蛋,并剔除破损蛋、薄壳蛋、双黄蛋、污染蛋、过大蛋、过小蛋等。种蛋要新鲜、清洁,要贮放在空气流通、清洁卫生、阴凉的专用贮放室。种蛋贮放室内严禁存放化肥、农药、化工原料、煤油、柴油、汽油、烟、酒等有害物质。贮放室的温度控制在10℃~18℃(最适宜温度为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贮放期以1~3天为好,最多不超过5天,如需超过5天,必须具有特殊的存放条件,每天最好翻蛋2~3次。种蛋贮放期的温度不得低于4℃,否则孵化率会大大降低。种蛋在入孵前要先消毒、后预温、再入孵。

  二、入孵前预温及入孵后控温

  由于鹅蛋体积大,蛋壳厚,脂肪和水分多,在入孵初期的5~7天蛋温不易上升。因此,入孵前要将种蛋放在40℃左右的温水中浸4~6分钟,起到消毒和暖蛋的效果。种蛋入孵后的前10天,要将孵蛋温度控制在38.5℃~39℃。种蛋孵化期内要特别注意:孵化温度是指种蛋应达到的温度,而不是指孵化室或孵化器的温度,不能将孵化室温度和孵化温度混淆。例如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器的温度已超过42℃,而实际上孵化蛋的温度达到39℃,就会致使胚胎发育不良或死亡。相反,有时在孵化后期,孵化器的温度已低于37℃,而蛋温还保持在39℃,就会出现“自温超温”,若不及时将蛋温降到正常温度,胚胎也会死亡。所以孵化雏鹅的正确温度:入孵后前10天38.5℃~39℃,中10天37.5℃~38℃,后10天37℃~37.5℃,即做到“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检查温度的方法,用右手拿入孵种蛋的大头紧贴检查者的眼皮,蛋壳较热则温度适宜;蛋温与眼皮温相似,则蛋温较低,应立即升温;如蛋壳发烫,就要降温。降温方法,一是喷水,二是晾蛋,三是通风,使蛋温降到温而不凉为止。温度是孵化成败的关键,正确掌握温度、控制温度就能促进胚胎正常发育,直到雏鹅出壳健壮。

  三、孵化期的相对湿度和翻蛋

  种蛋孵化期的湿度是胚胎正常发育出雏的关键。湿度过大,种蛋失重小,雏鹅出壳时,绒毛常和种蛋粘在一起;湿度不足,种蛋失重多,雏鹅绒毛短少干燥,出壳提前,破壳困难,出壳不易。因此,孵化期相对湿度要求:前10天70%~75%,中10天60%~70%,后10天75%~80%,有的时候可达85%。若孵化后期湿度过小,可在晾蛋时将40℃的温水均匀喷洒在蛋壳上,每天喷洒1~2次,直到湿度正常为止。种蛋入孵后要注意翻蛋,这样才能获得高的孵化率和出雏率,翻蛋角度与水平成45°,每2~4小时翻蛋1次,再反向翻至对侧45°的位置,翻蛋时要将上下层蛋、边缘蛋与中心蛋、内层蛋与外层蛋互换位置,使每个蛋受热均匀。翻蛋既能防止胚胎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发生粘连,又能使蛋温一致,增加胚胎活动,改进胚胎方位,促进胚胎受热均匀,有利于羊膜运动,改善羊膜血液循环,促进胚胎发育。在孵化后期要停止翻蛋,以有利于胚胎生长,提高出雏率。

  四、人工孵化雏鹅应注意的问题

  有良好的孵化技术,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每个关键技术环节。因此,在掌握好孵化技术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换气,尤其是在孵化后期胚胎对氧气的需要增加,如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就会影响胚胎发育,降低出雏率。在入孵后10天起开始晾蛋,每2~3天晾蛋1次(春、夏季除外)。定时晾蛋,使蛋温下降至34.5℃。经20~30分钟再使蛋温恢复到正常温度。在种蛋入孵后5~7天、16~18天、25天分别照蛋1次,照蛋时将破壳蛋、无精蛋、死胚蛋拣出。当种蛋孵化30~31天,健壮的雏鹅就陆续破壳而出,及时将其转入保温室进行育雏。

 


http://farm.00-net.com/yz/ye/3/2009-06-30/2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