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贵阳市某七彩山鸡养殖场饲养的七彩山鸡连续发生以急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解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肠炎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共饲养七彩山鸡3000只左右,发病鸡为20日龄左右的雏鸡,自发现发病5天后,该场的雏鸡共死亡200只。据调查,该场在鸡发病初曾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但未收到明显的效果。
2 临床症状
雏鸡精神沉郁,绒毛松乱,两翼下垂,拥挤一旁,不愿走动;病初食少,有的甚至不食;腹泻,部分病例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有的病鸡出现眼肿或肢关节跛行症状。发病率约为60%~70%。
3 剖解变化
取5只病死雏鸡进行剖解,皮下无明显出血;心肌出血,心包积液,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肠道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色暗红,充血、出血,部分病例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有的病死雏鸡肺脏出血,变成暗红色甚至灰褐色,其他无明显病理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 病料采集及分离培养 以常规无菌方法采集病死雏鸡心、肺等组织涂片镜检,分离细菌,并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琼脂及三糖铁斜面。
4.2 分离菌形态及培养特征 初次分离细菌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粗短、两端纯圆、无芽胞的小杆菌,单个散在。分离菌在营养肉汤培养18~24小时,可见均匀浑浊;放置一段时间(约2天)后,试管底部有灰白色沉淀,轻摇试管,沉淀呈絮状缓慢升起。在普通琼脂上长成乳白色、半透明、润湿的菌落。三糖铁斜面变色,产生气泡。
4.3 生化试验 分离菌生化试验中,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M?R?、硫化氢均为阳性,乳糖、蔗糖、肌醇、尿素、V-P实验均为阴性。
4.4 动物试验 取分离菌的肉汤培养物0.5m1,腹腔注射体重约为20g的小白鼠2只,另取2只小白鼠作为健康对照。攻毒组小鼠在18~24小时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在死亡小白鼠心、肝部分离到与接种菌类似的细菌,其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与接种菌相同。
5 诊 断
根据本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判定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氏菌。
6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在风雪季节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场地、器具等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尔严格消毒,每天1次。(2)使用氟甲砜霉素结合泰乐菌素,按说明用量,连用3天,有效控制了该疫情的继续发展。
7 小 结
动物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所引起死亡雏鸡的外观病变不明显,只可见严重肠炎,与大肠杆菌感染的病变较相似,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大肠杆菌病,而这两种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有一定差异,确诊和有效防治必须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