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出血性综合症或贫血性皮炎综合症,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缩变色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
(一)病原
鸡贫血病毒可在鸡胚中繁殖,也可在MDCC-MSB1细胞系上生长繁殖。病毒能耐受50%氯仿处理15分钟、50%乙醚处理18小时、pH3.0处理3小时,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用5%酚处理5分钟病毒即失去其感染性。
(二)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本病。随着年龄增加,本病对鸡的易感性明显减少。主要发生在2~3周龄内的雏鸡,1~7日龄雏鸡最易感,其中以肉鸡尤其是公鸡更易感染。
本病主要通过蛋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一般不引起发病,但有抗体产生。病愈鸡可产生中和抗体。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一般不感染发病,但抗体水平低或母源抗体水平正常而混合其它病原体感染或继发感染均可能发病。与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会造成鸡的早期死亡,与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会大大提高鸡的死亡率。该病也可能是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1日龄无母源抗体无特定病原的雏鸡经口接种病毒,一般10~16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为50%。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12天症状表现最明显,病鸡表现精神沉郁、消瘦、苍白、翅膀皮炎或蓝翅,体重减轻,全身或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2~3天后开始死亡,死亡率不一致,通常为10%~50%。本病导致鸡体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紊乱而产生贫血症状。感染鸡血稀如水,血凝时间延长,血细胞容积可降低到20%以下,红、白细胞数量减少,可分别降到100万/毫升和5000万/毫升以下。
(四)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肌肉、内脏器官及全身苍白贫血,肝脏肿大,脾、肾肿大,腺胃粘膜、肌肉、皮下都可见有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最特征的病理变化是骨髓的萎缩性病理变化,小鸡股骨的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脂肪色、淡黄色或浅红色。
(五)诊断
血细胞的比容值显著降低和骨髓变成黄白色是该病的突出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对本病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六)防制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做好鸡群的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接种可降低鸡体对鸡贫血病病毒的易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