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科技大会暨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动员大会,对近年全县科技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和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笔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及自治州关于科技进步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着力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战略的全面实施,特别是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红枣产业这一中心工作,该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加大科技投入,狠抓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动了“枣业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拉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据悉,该县红枣产业发展经过7年多的努力,历经种植三大战役和管理三大战役,红枣种植总面积已达10万亩(1200万株),人均占有10亩(1200多株),实现了红枣从零星种植到建设中国西部规模枣区,从红枣传统粗放管理向科学栽培管护的重大转变。2003年,该县红枣生态经济林建设被命名为自治区“科技兴新标志性工程”,2007年又被评选为自治区“科技兴新标志性工程及区域支柱产业优秀项目”。2007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206.5元,其中红枣收入达3923.3元,占总收入的63.2%,红枣产业已成为若羌农牧民快速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科技在带给若羌县红枣产业丰硕成果的同时,以红枣产业为代表而展开的科普宣传、科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入和应用等工作也推动了该县科技工作的不断进步。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该县党委、政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挤出资金,逐年加大科技投入, 2006年拨付科技“三项”经费129.6万元,2007年拨付科技“三项”经费169万元,用于科技设备引进、科技示范园建设、良种引进推广、农机技术推广等工作。几年来,先后投入经费390余万元,完成了《若羌红枣与气候》、《红枣丰产栽培技术》等107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制定了《若羌红枣地方标准》,首创了定向开沟、铺膜栽植模式。实行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成果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业技术协会和科普协会。与区内外多家枣树研究机构及科研单位、院所建立了长期、亲密的合作关系。先后购进枣树科技管理书籍11000余册、枣树管护工具18500把(台),争取喷雾器3000台,以赠送和补贴的方式发放给广大枣农,大幅提高了枣农装备水平。同时,该县还积极鼓励农机部门和各族群众发明改进枣树实用工具,先后发明改进了枣树移栽器、施肥开沟机等多种实用工具。 该县党委、政府在推动全县科技事业进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积极培养“本职岗位能力强、支农服务技能强”的“双强型”干部,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全面实施了红枣实用技能素质工程,即“金剪子工程”。几年来,共培训干部65期、8200余人次。先后聘请20多名区内外专家,在全县举办了100余场红枣技术专题讲座;在三乡一镇举办枣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397期,开展技术推广现场会324场次,培训9万余人次,编发科技培训资料36647份,制作和播放科技电教片37部,平均每年有98%以上的农民接受科技培训,10%的非枣农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 若羌县在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选准了红枣产业发展路子,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动力,不断夺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