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在全州蔬果工作会上,罗甸县蔬菜办技术站站长费伦英被州蔬果中心续聘为“黔南州蔬果专家”,聘期三年。 像费伦英这样被聘为专家的一线技术员,全州就有15人,他们每人每年都要承担2—3个课题研究,并负责对蔬果产业发展中涉及的生产、市场销售等重大问题和形势进行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 据了解,黔南自治州组建蔬果专家组的做法在全省尚属首创。搭建的科研平台,让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技术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目前,费伦英主持的秋冬茄果类育苗等4个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今年,她在罗甸县沫阳镇访里村探索的“一膜两用”技术研究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由于持续的低温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已移栽大田的辣椒苗遭受冻害,而采用“一膜两用”技术的试验田里,辣椒苗却完好无损。“一是苗在膜内时间长,可避免霜冻,二是成熟时间提前,三是节约成本。推广的前景非常好。”费伦英对这项新技术很有信心。 州蔬果办主任李琼芬介绍,这几年,黔南自治州广泛开展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栽培方式的探索。比如“一膜两熟”新模式的应用,在种植一亩辣椒收入约5000-7000元基础上,增加一季白菜种植收入2500-3000元,亩收入可达8000-10000元。再比如“长研十七号辣椒”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该品种抗性强、品质佳、商品性好,属鲜、干两用型,在干旱严重的情况下,仍有亩产2800公斤4900多元的收入。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技术人员成功培育出健壮的茄果类秧苗,这项新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夏秋蔬菜生产中的育苗难题。 省农委总经济师向青云认为,黔南州之所以能种出“万元田”,其实就是品种、技术和模式的有效集成,是科技的助阵。正是这些自主立题研究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材料的探索、推广和应用,使黔南自治州蔬果生产连续多年创下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 自2011年组建专家组以来,全州共实施蔬果研究课题38项,其中22项已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全州共储备蔬果项目52项。去年,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