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京土肥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8-11  互联网


  众所周知,土肥是农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不健康,产出的农产品谁敢吃?出于这种忧患意识,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从土肥事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依托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都市的禀赋和人才科技等诸多优势,推陈出新,以土肥水事业创新发展为动力,充分发挥了土肥技术对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望闻问切”为农作物配餐保健
  在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办公室,站长赵永志将自己对于土肥事业的创新理念娓娓道来。“创新能够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北京农业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他表示,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的工作历来坚持创新理念,并将创新理念付诸行动,脚踏实地为农民服务。
  “不同的作物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他说,在讲究肥料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肥料的功效。要把肥料做成农作物的保健品、营养餐,让肥料在农业生产的应用过程中变得更加简单、实用、高效。
  通州区漷县镇的黄桃是当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品种,但是一度却出现了不管怎样精心打理,果实仍然是个儿小、颜值低,口感也不好的状况,农民的投入和收入明显不对等。赵永志来到地里,带了几小袋土回到了实验室。几天之后,他给漷县镇的黄桃开了一个“药方”,桃园土壤服了“药方”后,很快就见效了。原来,赵永志给桃园土壤样本做了检测分析,发现样品土质盐碱化,还缺少桃树生长急需的硼、铁等元素。病根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推广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京郊种了10万亩的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种出来了,奶牛却不爱吃。赵永志又到地里测土抽查,发现土壤里缺少紫花苜蓿需要的一种特殊微量元素——钼,紫花苜蓿需要钼来合成更多的蛋白质。于是,赵永志尝试配置紫花苜蓿生长需要的专用肥。通过改良后的紫花苜蓿,奶牛爱吃了,产出的牛奶蛋白含量也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多了。
  结合给黄桃和苜蓿草的施肥特点,赵永志又对这项技术进行探索和完善,最后把它命名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调节和解决作物养分需求与土壤养分供应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反季节栽培
  立体栽培
  探索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赵永志认为,面对首都农业资源紧缺和市场高端需求的特点与禀赋,促进农业高效、高端、特色发展才有出路,而且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打破固有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精确把握区域功能定位与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模式创新,尤其都市农业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走高端、高效、特色、品牌之路。
  凭借着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农村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和大胆的创新理念与精神,早在上世纪末,他就在京郊搞起葡萄、大桃反季节栽培即冬季温室种植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决心用科技的力量来提供冬季作物生长需要的光和热,改变冬季作物生长不利的现状。他坚信,只要肥水跟得上,保温措施跟得上,红提的抗冻性能就没问题。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冬季温室红提栽培技术终于在北京试验示范成功,改写了北方地区冬季不能生产红提的历史。这个研究成功之后,农民一亩地就能收入上万元。
  赵永志大力倡导和推动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明确提出土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具有的基础性、融合性、创意性、服务性等品质与秉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促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以草莓立体栽培为例,通过对水肥一体、养分和温度控制等成果的转化,整合组装出7种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温室利用率提高了1倍以上,为休闲观光农业增加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科技小院
  高端试验点
  创新引导产学研一体化
  谈起土肥创新,就不能不提起由赵永志牵头创建的都市现代化农业科技小院。2009年,北京首家科技小院创立。这家科技小院由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和昌平区土肥站共同创立,以昌平兴寿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为都市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由土肥站长期派遣具有丰富都市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进驻小院,采取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的方式,向农民、农户和生产组织示范和展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市农业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实用型都市农业技术;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农民解决在发展都市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科技小院的平台上,土肥站汇聚了土肥、植保、栽培专家共同为合作社服务,先后推广了有机肥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草莓立体栽培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户,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肥、水、药和废弃物的降低,产量、品质、价格、效益、肥力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例如,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肥精准管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用量减少30%,节水40%。通过用臭氧、熏蒸硫磺、悬挂黄板、捕虱螨等物理、生物综合防控措施,平均降低化学农药50%,提升了草莓食品安全的等级;废弃物通过垃圾处理站和堆肥发酵方式,做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耕地地力也随之提高了。通过营养调控,草莓不仅糖度提高1-2度,而且还可调控生产出酸甜度不同口味的产品。
  此外,赵永志还在京郊建立了10多个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端、特色农产品生产试验点。在昌平区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赵永志倡导立体栽培,在果园内种植三叶草。三叶草在美化果园、防尘固土的同时,其根部的大量根瘤菌还有助于提高苹果的甜度,三叶草、苹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结合。
  关键词:耕地质量
  信息化
  管理与应用
  “智慧土肥”创造农业未来
  北京农业作为高效、高端、高科技农业需要智慧发展,尤其需要智慧土肥作支撑,很重要一点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信息化重要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实现土肥工作的智慧化,实现土肥资源高效利用、高效产出,并保障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健康发展。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不断加强北京市耕地质量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成功开发建成了五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建成全市最大耕地质量动态管理专业数据库;二是制定发布两个耕地质量管理地方标准;三是构建集分析、评价、风险预警、提升效果动态监控于一体的耕地质量提升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全市耕地质量信息图文并茂快查、快看、快掌握;四是运用耕地质量信息开发构建了“施肥宝”手机移动APP、12316短信、电话服务热线、土肥一站式综合服务网站等配方施肥与产需对接应用服务终端,并在大兴、房山、通州三区县探索信息成果“互联网+土肥技术”推送服务新模式。
  据赵永志介绍,系统整合了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卫星遥感影像、土壤图等空间图件,形成了最新的耕地质量评价单元空间数据库。此外,系统基于领先技术,实现了对耕地质量数据深入挖掘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具有全市耕地质量数据档案存储、氮磷环境风险预警等重要功能。
  秉承“创新土肥”发展理念,赵永志提出的“智慧土肥创造农业未来”的发展思路正在迅速实践与实施。他表示,“智慧土肥”未来就是基于土、肥、水、气、作物、气象条件等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的土肥智能管理与智能服务,全面实现“推动土肥水精准管理、加强耕地质量智慧监测、促进土肥投入品智能监管、提高智慧土肥信息化服务水平”四大功能,
  实现土肥技术的“高效、
  安全、
  简便、
  实用”。
  工作站风采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是北京市土肥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单位。目前,在编职工57人,其中推广研究员6名,高级农艺师13名。土肥站主要承担着耕地质量管理、肥料认证登记与市场监管;土、肥、水技术研究推广;新型肥料研发、引进及使用技术试验研究与推广;土壤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对农民开展综合素质培训、指导区县土肥体系建设和业务工作等职能。
  1997年,土肥站又建立了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主要职能是开展土壤和肥料的检验和检测。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肥检测体系、土肥监测体系、肥料质量追溯体系、土壤资源管理信息体系和土肥示范推广体系。
  站长赵永志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己任,研究开发出大量先进、实用、高效型土肥技术并加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每年为农民增收数亿元。他先后获得国家、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励26项,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技术专著12部,先后获北京市科普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科学家、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进个人、中国金桥奖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发展土肥事业的不断摸索和创新过程中,2012年,由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委联合认定的赵永志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了,这正是对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创新发展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此外,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始终坚持进行对外交流活动,今年10月,由市土肥站牵头的“国际土壤周”活动将于北京开启。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8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