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耕耘信息田园,蓝图绘就阡陌间

网友投稿  2016-08-11  互联网


  近年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聚焦农村信息化,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立体化“播种耕耘”信息田园,为农村用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努力满足乡镇政府、事业单位、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农村家庭和个人的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发力“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还占大多数。解决好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农村用户在信息接收与享用方面的起点公平,不断提高信息公平程度,是通信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的“社会责任”,通过一个个里程碑事件精彩凸显。1997年,江苏在全国第一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200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200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全省18282个行政村均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在此基础上,江苏公司从人、财、物等方面重点向农村通信倾斜,坚持城乡统一网络规划、统一技术规范,以宽带普及为主体深入推进信息化新农村建设,2008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江苏省150548个自然村“一个也不少”。
  江苏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息化推进力求区域统筹、城乡兼顾,对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加大投入,做好前瞻性规划,坚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努力缩小城乡信息化差别,推动着江苏农村信息化一直领跑全国。2010年和2011年,江苏公司连续两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农村通信市场,瞄准更高目标,在信息传输通道、信息传输手段、信息接收终端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实现方式,积极助建信息化新农村,将更高层次的信息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再扬鞭。2010年,江苏公司全面实施宽带提速工程,当年底全省乡镇普遍具备8M带宽提供能力、村庄普遍可以提供4M带宽,天翼3G信号也实现了城乡无缝覆盖。到今年底,江苏公司可在全省城市普遍具备20M带宽提供能力,农村普遍能提供8M带宽,农村经济腾飞的信息化基础将会更加坚实。
  为大学生村官配信息化“武器”
  早在2007年,江苏就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在江苏省内高校选聘了1011名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中组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启动后,江苏把选拔的目光从省内扩展至全国高校。
  信息化是大学生村官最好的“武器”。江苏公司密切跟踪、主动服务大学生村官的信息需求,同时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知识和创新优势,当起“农村首席信息官”,由他们传播信息化知识、推进信息化应用,发挥“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把信息化从村口引向农家。
  2008年,江苏公司配合省委组织部、省选聘办打造大学生村官信息服务工程,承建“江苏大学生村官网”和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动态管理系统,在“信息田园”网站开设“当代新村官”频道,为“村官”们提供交流平台,拓展其创业信息来源。同时,江苏公司按照省选聘办提供的名单,为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免费安装一条宽带,按月提供免费宽带服务;各县(市)分公司组建一支服务支撑团队,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周到及时的信息服务。
  2009年,江苏公司又推出了服务大学生“村官”的“八项举措”,即继续提供免费宽带服务、提供天翼工作手机、整合“信息田园”平台信息、提供手机报和邮箱服务、建设“村官”短信群发平台、建立“村官”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服务支撑团队和举办信息化应用培训。
  江苏公司投入巨资搭建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信息田园”网站,对江苏省涉农资源进行整合展示,依托政府规划,为“三农”建设提供权威、专业的综合信息服务,是体现江苏地域特色的农村信息集散地。“信息田园”面向农村人才、健康、服务、文化、环境、脱贫攻坚等六大实事工程,提供自助建站、博客论坛、农贸展台、短信平台、天翼手机报等应用,打造“村官面对面”、“服务直通车”、“农业嘉年华”、“村官学院”等四个品牌栏目,在大学生“村官”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此基础上,江苏公司又对“信息田园网”进行升级改造,将之打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内容、构建双向交流平台、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而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2009年11月,中国电信江苏公司被省委组织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集体”。
  信息“星火”促成致富“燎原”
  推进农村信息化,就是要让农民得实惠。而一部分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总觉得信息化是一门高科技,离自己很远。怎么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江苏公司通过典型示范、灯塔引导的方式,推进农村信息化。
  2007年初以来,江苏公司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以行政村和乡镇为单位,以典型引路为方法,分阶段、分批次推进信息化示范村(镇)建设。到2010年底,江苏公司在全省建成了949个信息化镇、1529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11,483个综合信息服务点,“百镇千村”工程圆满达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多点开花的信息化示范村镇建设,点燃了农村信息化的“星星之火”,并发挥其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各类信息化应用在更广范围普及,最终形成了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燎原势”。
  身边的典型,是鲜活的案例,最具说服力。江苏公司注重发挥农村能人的标杆作用,通过他们引领身边的农民感知信息化、用上信息化。江苏公司深入村镇开展“信息化培训大巡回”活动,组织村干部、农民经纪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参加信息化培训。经过培训,不少乡村能人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立体播种,精心培育。中国电信江苏公司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江苏广袤农村,以至最偏远的角落。江苏公司与电脑供应商联手推出“宽带电脑捆绑销售”营销新模式,突破农村信息化的“瓶颈”,圆了广大农民的上网梦。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为全省1.8万多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提供宽带接入服务,以此为载体解决农村末梢信息传递问题。常年开展送教下乡、信息下乡等活动,“信息化大篷车”一年四季在农村穿梭;一直配合致公党江苏省委、省农林厅大力推广“致福工程”,义务普及上网知识;承办了两届江苏省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推广普及信息化知识,引导农村家庭共同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由此,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信息技术,开始体验数字化生活的魅力。拿起手机看天气,打个电话问专家,坐在家里谈生意,手握鼠标卖特产……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改变着江苏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且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智能农业”梦想入现实
  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式武装和改造农业,以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是江苏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轻调优的一个重点。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力推智能农业项目签约和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加速推进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常熟市董浜镇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规划面积1.6万亩,是以种植优质蔬果为主的生态农业规划区。中国电信常熟分公司选取区内条件较好的两座大棚进行试点,各部署一套温室环境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智能农业平台实现大棚环境信息的远程采集,再通过天翼网络以无线方式传回平台进行监测和分析,用户通过电脑或3G手机登录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远程监控温室大棚内的各项指标。经过试用,该项目得到了市农业局、农委、董浜镇政府和农户的一致肯定。示范区负责人表示,“智能农业”项目通过信息化和农业结合的手段,帮助示范区做好作物育种、生长、繁殖的精确化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竞争力也增强了。
  不仅种植可以智能化,养殖也可以。在宜兴,坤兴养猪场就“智能”起来了。智能养殖项目在坤兴养猪场的分娩室和保育舍各部署一套环境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采集二氧化碳、氨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同时通过智能养殖平台实现对养殖舍内风扇、红外灯等设备及进行远程调控。生猪RFID耳标管理系统则通过固定式专用RFID阅读器自动识别生猪个体,通过网络实时更新到生猪档案数据库,实现了生猪身份的溯源管理。
  我们看到,日渐普及的信息化让江苏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多方面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信息化,为农村带来了富裕、祥和与文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征程中,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农村通信投入,科学配置内部各项资源,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用户多样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信息化需求。不断创新农村市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合力,通过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让信息化陪伴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8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