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早稻为何丰收 |
|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8-11 互联网 |
|
早稻收割开镰。湘北、湘中、湘南等双季稻主产区,一派丰收的景象。 湘潭县石潭镇近6万亩早稻连片成带,丰收在望。经省、市农业部门预测,每亩平均510公斤。 “越是前期干旱,湖区早稻越能夺得丰收。”益阳市赫山区的“全国种粮标兵”刘进良种植的2100亩早稻,杂交稻品种普遍达到500公斤以上,与去年相比,单产增了150公斤。 在衡阳县的西渡、台源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县农业局粮油科的同志说,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从田垄边上看,似金黄的“瀑布”流淌。 省农业厅汇总各地上报的预测数据,今年全省早稻可望比去年增产6.5亿公斤,增长6.5%。 5月上中旬的干旱正好晒田,5月23日开始的全省性降水为早稻解渴,从早稻产量形成的几个关键环节看: 气候有利夺高产 自4月下旬秧苗移栽大田,旱情就已露头。至5月中旬,全省早稻受旱面积达190多万亩。 “当时很担心,但事实证明,只要没有干死苗,不旱在抽穗的‘坎子上,一般性干旱正好晒田。”曾任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的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处处长李克勤说,受旱的早稻中,完全没有水源、干死绝收的仅18万亩。 从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看,育秧期间,没有出现类似去年的低温寡照,全省很少烂种烂秧;移栽后气温上升,秧苗返青快。幼穗分化前的5月上中旬,各地出现干旱,正好晒田,利于根系下扎。到5月20日左右,早稻因旱需要“喝水”,5月23日开始全省性降水,缓解了旱情。 至于6月份的旱涝急转,对早稻影响更小。俗话说:水灾灾一线。除非长久浸泡、水冲砂压,否则不会大面积失收。连续的多个降雨过程,气温并不低,对早稻拔节生长没有影响。6月中旬早稻抽穗扬花,也未出现影响产量的大雨洗花。因此,从早稻产量形成的几个关键环节看,今年气候有利于早稻夺高产。 总的来看,由于气候有利,今年早稻有“三好”。李克勤介绍,结实率好,有效穗多、粒数多;充实度好,谷粒饱满,千粒重增加;色泽好,出米率高,稻谷商品质量好。据省农业厅随机抽查测算,与去年相比,今年早稻有效穗、实粒数增加,平均亩产提高11.5公斤。 播种面积扩大100万亩以上,高产的中迟熟品种占到8成以上,配套高产技术入户进田: 增产措施抓到位 今年全省像抓“吨粮田”一样,抓早稻高产创建,把各项增产措施抓到位。 早稻保丰收,一是稳定面积,二是主攻单产。今年稳定面积抓“单改双”(即从种一季稻改种双季稻),主攻单产抓“科技入户”。 省政府年初要求,高产创建县做到“三不”,即不种一季稻,不搞粗放型的“直播”,不准抛荒。在去年基础上,今年早稻播种面积扩大109万亩,包括“单改双”103万亩和湖洲甩亩扩种6万亩,扣除干旱绝收的18万亩,实收面积比去年扩大91万亩。早稻因面积扩大可增产3.5亿公斤左右。 依靠示范带动,主攻单产。全省抓好长沙、湘乡、赫山等3个成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还有27个乡镇成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各级创办198个万亩示范片,辐射全省早稻夺高产。 各主产粮县组装配套高产技术,并推广到户。长沙县、湘乡市等59个县的418个乡镇集中育秧,确保壮秧移栽大田。早稻直播是一种“懒办法”,容易烂种烂秧。今年全省早稻直播面积减少160万亩,抛秧、机插秧面积扩大,精耕细作夺高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突破1000万亩,水稻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率比去年减轻2成以上,“虫口抢粮”夺高产;20个县启动了杂交稻种子直销行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占到8成以上,比去年提高20%,种源优势夺高产。 在早稻受旱严重的5月份,各主产粮县千方百计开辟水源,抽水灌溉保苗,把因旱灾绝收的面积降至最低,减小损失保增产。 超前谋划、高密度部署、过硬的奖惩和各种“及时雨”式的补贴,形成抓粮食生产的强势氛围: 行政推动很得力 抓好今年早稻生产,我省动员之早、部署之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去年晚稻收获前,省里就召开2次专题会议,一是在沅江、南县召开水稻直播危害的现场会,二是“单改双”动员大会,超前谋划今年早稻生产。 省政府今年印发的首个文件就是“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10条措施”。2月份以来,省政府及省农业厅召开了6次粮食生产会议,分段部署夺高产的措施。省政府召开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省长徐守盛到会做动员报告,全省形成了抓粮食生产的强势工作氛围。 落实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省政府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安排3400万元,奖励20个粮食生产标兵县、1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以及100个种粮大户。省政府要求市州和粮食主产县政府报告履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执行情况,“一奖一报告”堪称近年来最硬的举措。 省财政对粮食生产给予大力支持。今年3月早稻播种后,预拨种粮补贴58.5亿元,拨款比历年早。省财政安排7000万元,用于集中育秧、种子直销等补贴。省财政拿钱,支持乡镇农技站改革,调动农技人员包村包片,送技术进村入户。 “今年早稻夺丰收,确实不易。”李克勤称,当前粮食生产面临新的“剪刀差”,一是种粮收益赶不上打工收入;二是粮食价格赶不上农资涨价。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早稻生产可谓“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措施,使尽了力气”。
|
|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812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