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苹果树秋梢生长期。门头沟区斋堂镇军响村109国道旁的果园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村民们正忙着给初次挂果的果树修枝、追肥,尽管天气闷热,但他们的热情和干劲丝毫未减。今年是军响村果园第一年挂果,大家伙都盼望着好收成。 据了解,斋堂曾有一条煤窝沟,军响村33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曾经做着煤炭运输生意。生意最红火时,全村大大小小的运输车有50多辆。那时,村民虽然手头宽裕,但村里环境却因随处散落的煤炭、煤渣变得十分脏乱。2000年,煤窝沟内的小煤窑陆续关停。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村民种起了玉米、果树,过上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由于土地贫瘠,种地村民收入微薄。村支书李广华有了想法,他了解到矮化苹果具有产量大、耐储存、利润高的优势后,决定将村民手里的160亩承包地回收,开展苹果种植。2012年,村里拿出12万元,用于补偿村民自种果树的损失,又投入近120万元复垦土地、买树苗和修建灌溉设施。李广华带领留守村民搭果园、栽果树,就盼着这片荒地上能长出“金蛋蛋”。然而,种植果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矮化苹果是新品种,村民掌握的却是传统种植技术,新栽树苗不到一年就枯死不少。李广华便带着村民去河北向专家请教矮化苹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 为保证果品质量,他们还专门从内蒙古引进了每吨1300元的生物动力肥。历经3年,今年军响村的矮化苹果树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挂果。村民们也没闲着,早在6月底就给17万余个苹果全部套上了袋。李广华说:“今年这批果树的收成预计能有4、5万斤,产量会一年比一年高。要是赶上好年景,明年能收获10多万斤。” 第一批苹果树种植成功后,今年,村里又增种130余亩果树,并在果园周围的垄沟里栽种了近30亩红提。如今,村里60多岁的村民守着家门口也能找到活干了,栽树、除草、剪枝、浇地、套袋、施肥……留守村民靠着这个果园过上了有盼头的日子。“我是看着这煤窝沟变化的,现在环境多好啊,有活儿干,一天还能赚55块钱。”村民刘全通说。 据李广华介绍,今后,他们村还将发展果品深加工,将苹果做成果汁、果酱、果干等,提高果品附加值,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