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调整管控品鉴,让闽茶走向新天地

网友投稿  2016-08-10  互联网

7月13日至15日,省茶科所原所长陈荣冰、省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方舟、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研究员王国庆应邀,分别为我市2015年茶学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学员,作了专题讲座。
  陈荣冰:茶叶品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福建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摇篮地”,无性系品种类型之多,独冠全国。目前通过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有26个,省级良种有18个。福建茶区的良种普及率都在95%以上。
  福建的乌龙茶品种资源原来主要分布在闽南和闽北茶区。近些年来,闽中(三明、永安、沙县等)、闽西(龙岩等)、闽东(福安、周宁、柘荣等)茶区也开始种植乌龙茶品种,发展乌龙茶生产。这些新茶区多种植铁观音与省茶科所选育的茗科1号、丹桂、九龙袍、瑞香、黄观音、黄奇等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与金萱、白芽奇兰。
  在我省,绿茶主产区集中于闽东、闽中、闽西等地市,其中,闽中三明、罗源等绿茶区以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梅占、福安大白茶、黄旦等为主。
  总体来看,现在我省部分茶区茶叶品种结构与茶类结构不尽合理,品种过于单一,致使茶叶采制季节过于集中,采制劳力与机械设备跟不上,不能适时地采制,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制成茶类花色单一,无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对此,陈荣冰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因地制宜调整优化茶叶品种结构。在以福云6号为主的绿茶区,对福云6号茶园增施含有磷、钾的有机肥、复合肥,这样可以大大改善茶树营养。在加工过程中,适当延长加压揉捻时间。通过栽培和加工等措施,来提高其成茶香气滋味浓度,也可以加工红茶。可以结合低产茶园改造,适当改植换种福鼎大毫茶、福云20号、梅占等绿茶优良品种。也可以适当引种乌龙茶与绿茶兼用的优良品种。
  陈荣冰结合多年实践提出,对具备乌龙茶加工基础和条件的茶区,可以适当引种省茶科所选育的高香优质高产的乌龙茶与红茶、绿茶兼用新品种。通过茶叶品种结构调整,调整茶类结构,减少大宗绿茶比重。对绿茶加工工艺进行适当改革,比如适度嫩采、轻度萎凋、烘炒结合等,新开发生产一些名优特种绿茶、具有新品种特色的名优乌龙茶,提高我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在栽培良种方面,实行选用和搭配相结合的原则。比如,可以种植适制茶类的优良茶树品种,还可以种植适应当地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特别是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调节开采期,缓和人员和机具紧张局势。对早芽品种应占60%左右,中芽品种占30%,晚生品种占10%。
  张方舟:大众化工夫红茶品鉴
  大众化工夫红茶品鉴,是消费者以发挥红茶个人爱好,最佳品质特征为目的的鉴品方法,与工夫红茶专业审评有区别的,但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张方舟认为,从品鉴的项目来看,首先看茶叶的外观,再开汤鉴品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这与专业审评的项目和顺序是一致的。然而,大众化工夫红茶品鉴的方法,是以注重香气和滋味,适应自己的最佳口感为目的。他认为,要泡好一泡茶,在冲泡方式上是挺有讲究的。
  首先,要求放入适量的茶叶和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茶叶主要根据工夫红茶的品质、茶具容量的大小和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比如大白茶系列红茶一般味较醇和,用茶量可适当多些;高香型品种红茶大多味较浓,量可适当少些。通常掌握用茶量和茶具容量比例较为好控制,即“茶水比”。市面上工夫红茶小袋包装一泡是5克,如加入150毫升水,即茶水比为1:30。在我省,大众化工夫红茶品鉴用的最多的茶具是茶壶或盖碗杯,如用茶壶泡,要选择容量大小较适宜的。如若茶壶容量大,倒水时要注意掌握适量的水量。目前,我省大多采用工夫红茶专用玻璃壶冲泡,特别是坦洋工夫企业特制的坦洋工夫专用玻璃壶,其壶内有一个盛茶具能够过滤的玻璃杯,容积250毫升,另配有6个小玻璃杯,供品饮用,冲泡时倒入约1/2至3/5的开水。
  其次,泡茶的水温有讲究。泡茶的水温与茶叶中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比,浸茶时间相同,水温越高,溶解度越大,茶汤就越浓;水温越低,茶汤就越淡。水温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更大。茶叶香气是由不同的芳香化合物组成,红茶芳香化合物成分最丰富,芳香化合物有低、中、高沸点化合物。如果水温不够高,低沸点香气不易析放出来,因而泡茶水温以100℃为佳。有些红茶专卖店也有采用70~80℃水来泡茶,先将沸水倒入茶海,过几秒再将它倒入水壶。采用稍低温度的方法来泡茶,可以降低苦涩味,但对香气不利。
  泡茶浸泡时间更关键,要以秒为单位。初喝红茶,常常爱喝清淡的茶汤,用5克茶,倒入150毫升100℃的沸水,第一泡浸泡15秒(茶叶未展开)时倒出。第二、三泡浸茶时间可以缩短,大约12秒,以后每泡逐渐延长数秒,以便能够喝到适口和不同冲泡次数间滋味浓淡差别不大的茶汤。老喝茶的人,每一泡浸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张方舟建议,第一泡浸泡30秒左右,第二、第三泡大约25秒,……
  总之,大众化工夫红茶品鉴是以消费者的口感为标准,用以上四大影响因子(用茶量、水量、水温和浸泡时间),来调整品饮品质,发挥每一泡茶的最佳品质。
  王国庆:茶叶质量安全是头等大事
  茶叶质量安全是指茶叶产品无毒、无害,在规定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饮用者不会造成可观测到的不良影响。茶叶中的主要危害因子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杂质放射物、违法添加物、有机污染物(塑化剂)。
  王国庆说,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对全国茶叶质量安全开展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茶叶总体水平比较稳定,合格率保持在93%~98%。从我省的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来看,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药残留、多残留问题、混配用药、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普遍,受多种农药污染严重。还存在违规使用未登记农药(多菌灵、水胺硫磷、三唑磷、甲基硫菌灵等)均有检出。茶园禁限用农药禁而不止;过度施化肥,导致土壤硝化与酸化;过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现象;茶叶中风险元素危害加大,比如稀土、氟问题,都是不能忽视的头等大事。
  王国庆建议,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转变,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大力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栽培技术,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在农业防治方面,可以在采摘、修剪、除草、间作、耕作、施肥等各环节把握;在物理防治方面,可采取色板、灯光、人工捕杀等办法;在生物防治方面,可采取饲放天敌、植物农药、矿物农药、生物用药等途径。发挥新技术、新产品在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中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提高作物自身的抵御逆境能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利于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恢复生物群落平衡;有利于改善因农药化肥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资投入品的监管;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加强风险监督。茶叶加工环境优化,采用清洁化技术;加强全程茶叶质量追溯制度,确保消费者安全消费。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0/hq_7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