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审议的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现有支农投入存在结构不合理、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涉农补贴项目“点多、面广、量小”问题突出。
毋庸置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投入在持续加大,夯实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支持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弊端,突出表现在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上。比如,涉农资金投入多头、分散、“撒胡椒面”的现象仍然存在。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仅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有的甚至增加了权力寻租空间,滋生相关腐败,影响到农业安全、农村稳定。
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更多财政资金支持,涉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对此,笔者认为,要让涉农资金产生更广、更大、更好的效益,须“打捆”加以管理使用。。
首先,国家应加强对涉农资金投入的顶层设计,在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相关涉农资金进行“打捆”整合,集中“优势资金”扶持农业农村重点项目。
其次,应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下拨的渠道和路径。比如,可采取一个口子拨款,凡是涉农资金,一笔钱拨下去就要直通基层。这样既可以减少地方多部门的行政成本,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又可让地方有更多的自主权,提升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次,应加强对涉农资金的集中统一监督监管。尤其应整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多部门的力量,建立定期办公机制,对涉农资金的拨付、使用等,进行常态化监督监管,确保涉农资金“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使其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