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云岭牛的养殖技术,养肉牛新品种云岭牛[科技苑]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8-01  互联网

[]“歪鼻子牛”很牛(20150203)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云岭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最近刚刚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新品种证书。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的几代科研人员,利用当地的小黄牛与澳洲的墨累灰牛、美国的婆罗门牛进行三元杂交,逐渐解决了小黄牛体型小、墨累灰牛抗寄生虫能力差等问题,花了30年的时间,终于培育出了这种适应南方地区炎热气候、抗病力强、能长出雪花肉的肉牛新品种。本期节目历时一年拍摄,讲述了科研人员在云岭牛培育过程攻克的重重难关。

相关资料:

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说到牛肉,很多人会说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是日本的和牛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但现在这顶桂冠要被“云岭牛”夺过来了。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历经31年选育的“云岭牛”,近期被正式定为国家畜禽新品种。
耗时31年中澳联手选育肉牛新品种
据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说,大型动物新品种选育的周期一般都是28年到35年左右。单胎动物中,牛是最难进行品种选育的。“每次怀胎都只有一个,而且必须是母的才能继续进行品种选育,所以选育周期相当长。”

为改善云南黄牛个头小、产肉量低的特点,1983年云南和澳大利亚联合开展新品种肉牛的选育工作。以云南本地黄牛为母本、莫累灰牛为父本,通过杂交等方式选育。通过努力,选育出的牛产肉量高了,但不抗病。“莫累灰牛不适应云南高温、高湿的气候,很容易得一种病,差点让选育失败。”
为让选育的牛更加抗病,研究人员想到了婆罗门牛。这种牛有着发达的汗腺和垂皮,适应炎热、干旱及沙漠地带,耐热且抗体表寄生虫。1854年,印度人赠送了两头公牛以答谢英国棉花和甘蔗种植专家。从此,婆罗门牛开始了周游世界的旅程,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引种。
中澳研究人员把云南黄牛和莫累灰牛的后代与婆罗门牛进行杂交,选育出了新品种。它含婆罗门牛50%的血缘、莫累灰牛25%的血缘和云南黄牛25%的血缘,具有莫累灰牛高繁殖、婆罗门牛耐热抗蜱和云南黄牛肉质好及适应性广泛的特点。
又经过11年的横交,使得选育的新品种各种特点得以稳定下来,研究人员将其定为“云岭牛”。
产肉量高肉质已超过日本和牛
 那么,“云岭牛”有啥特点呢?黄必志说,它适应中国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抗病能力强,又耐粗饲;可以说不娇贵,适合饲养。
 从产肉量来说,云南黄牛要3年至5年才能成熟,体重一般在250公斤~350公斤左右。与之相比,“云岭牛”最多2年半就成熟了,体重可以达到六七百公斤。饲养期大大缩短,而产肉量成倍提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从牛肉口味上来说,其肉质已达到5A级水平。黄必志说:“从牛肉的多项指标来看,‘云岭牛’的牛肉质量超过了日本和牛肉。”
目前,“云岭牛”身上最贵的部位可以卖到3000元/公斤,一头牛身上仅有20公斤左右这种肉,其他部位售价大概在120元/公斤。
 云岭牛肉由于产量很少,市场上还很难见到,预计明后年可以买到。

相关资料:

云岭牛养殖

一、标准化牛舍建设
1、养殖场选址
(1)地形地势。养牛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选择在地势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开阔地点,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一边倾斜。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
(2)场区地质条件。土质坚实,最好是沙质土壤。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
(3)水源。养牛场供水量应充足,取用方便,水质清洁卫生。每头成年牛每日耗水量以45—60公斤计算。
(4)电力。养殖场配置专用变压器,专线供电,保证饲料加工和平时生产供电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5)交通及周边人文环境。保证交通便利,距居民区、工矿区、学校、屠宰场、其它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场有一定距离。
(6)禁止建养牛场的区域。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和山谷洼地、洪涝威胁区等地段禁止建养牛场。

2、养殖场规划与布局
(1)场区规划原则。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需要。
(2)规划面积。规模肉牛养殖场规划牛舍面积按每头不低于5方米计算,建设规模根据养殖户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而定。
(3)牛场分区。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相对隔离,便于管理,并有防疫隔离带或隔离墙。
(4)粪污就地消纳能力。农田地、林果园、蔬菜地是粪尿就地消纳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以此决定养牛场选址与规模对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3、牛舍建筑结构
(1)整体结构。牛舍采用围墙双坡敞棚式、双坡半开放式结构,根据西畴实际,以双坡半开放式为宜。
(2)排列方式。牛舍排列方式视牛场规模及场地情况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内径跨度6米,双列式内径跨度10米以上,包括中间走道2米左右,采用对头式饲养。
(3)间架结构。牛舍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木结构两种,钢架结构要求彩钢瓦屋面,砖木结构要求瓷瓦或彩瓦屋面。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牛舍每5米为一个单元格,也可不设单元格,也可按每头牛设为一个单元格。牛舍四平滴水高不低于2.5米,尖架高0.8米以上,围墙敞棚式围墙高2米,半开放式墙高1.5米。(详见设计图)

4、牛舍内部设施
  (1)牛床。牛床是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牛床应前高后低,保持平缓的坡度,在确保牛只防滑的同时利于冲洗和保持牛床干燥。   
  (2)饲喂通道。单列式位于饲槽前面,宽度1—1.2米;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4以上。饲喂通道水平面:比牛床高25厘米,比饲槽底高15厘米,比饲槽上口低10厘米。
(3)饲槽。饲槽位于通道与牛床之间,饲槽长度与牛床长度一致,饲槽上口宽50厘米,下底宽40厘米,槽深25厘米,槽底呈圆弧形。
(4)水槽。水槽设置有三种方式:(1)饲槽、水槽并用,即将饲槽当做水槽使用,饲槽应向一侧稍倾斜,并在最低侧设置放水开关,较长者可分段隔离使用,在隔离处设置放水开关以便使用和清洗料槽;(2)饲槽、水槽分设,即将饲槽、水槽分开设置,水槽向一侧稍倾斜,并在最低侧设置放水开关;(3)自动饮水器。安装专用的自动饮水器,饮水器上口距牛床50厘米。
(5)栏杆。在饲槽后设栏杆,用于拦牛。栏杆设于近牛侧的饲槽口上方,用钢管焊接连成,栏杆横杆分为上、中、下三档,上档和下档焊死,中间档用扣件扣紧,可上下调节,以便根据牛的大小和高矮进行上下调节。下档钢管直接压在饲槽上口,槽口以上栏杆全高1米。栏杆的竖杆间隔1.0—1.2米,每两根竖杆之间形成一个采食位。
(6)粪尿沟。位于牛床后端,宽25厘米,深5—10厘米,并向粪污池一端倾斜2度一3度。半开放式牛舍可将排尿沟设置于牛舍的墙外,牛舍墙脚设排尿孔。
(7)清粪通道。清粪通道也是牛进出的通道,多修成水泥路面,路面应有一定坡度,并确保防滑。清粪通道宽1.0米一1.2米。半开放式牛舍可将清粪通道设置于牛舍的墙外,牛舍墙脚设清粪孔和排尿孔。

5、养牛场附属设施
(1)堆粪发酵池。采用简易遮棚,防止雨淋,池壁高1米以上,水泥地板 ,地板向一方倾斜,并设排污槽,保证渗漏的粪污排入污水处理池。
(2)污水处理池。按每头牛不少于0.5个立方米建设。
(3)工作间与配料室。双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设两间小屋,一间为工作间(或值班室),另一间为配料室,面积15一30平方米。
(4)运动场。饲养肉牛不需设运动场。饲养种公牛、能繁母牛、犊牛的牛舍,应设运动场。运动场设在牛舍两边的空余地带,四周栅栏围起,将牛拴系或散放其内。其每头牛应占面积为:成牛15—20平方米,育成牛10—15平方米,犊牛5—10平方米。运动场的地面以泥土为宜。在运动场内设置补饲槽和水槽。补饲槽和水槽应设置在运动场一侧,其数量要充足,布局要合理,以免牛争食,争饮,顶撞。
(5)消防。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紧急情况时能与场外公路相通;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6)卫生防疫。牛场四周修建围墙,防疫沟,并应修建绿化隔离带,牛场大门和后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兽医室、外引牛观察间、病牛隔离间实施设备齐全,并与生产区有一定距离。

二、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犊牛的接生: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拉。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黏液,并轻压其肺部,以防粘液进入气管。接着,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浓度5%的碘酒浸泡1分钟-2分钟,进行消毒。犊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胎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
(二)尽快喂上初乳:一般产后1小时-2小时内,犊牛应能够饮到占其体重6%的初乳。第二次饲喂应在其出生后6小时-9小时。变凉的初乳应用水浴热水加热,因为明火会破坏乳液中的营养成分。
(三)合理饲喂犊牛:1、定质。忌喂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的母牛产的奶。2、定量。按犊牛体重的8%-10%确定,哺乳期为2个月时,前7天每天5公斤,8天-20天每天6公斤,31天-40天每天5公斤,41天-50天每天4.5公斤,51天-60天每天3.7公斤,全期喂奶300公斤左右。3、定温。一般夏天掌握在34℃-36℃;冬天在36℃-38℃。4、出生后1周,在犊牛栏的草架上可添入优质干草,任其自由咀嚼。5、出生10天后,可训练犊牛吃精料。开始时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克-20克,任其自由舔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克-100克。6、1月龄时喂料250克-300克,2月龄时喂500克左右。7、出生1周后,可以诱导犊牛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诱其饮喝。10天以内给36℃-37℃温开水,10天以后给以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5℃。
(四)断奶技术: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两个月,日喂奶3次。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奶两次,50天时改为日喂奶一次。犊牛在任何时期断奶,最初几天体重都会下降,属正常现象。小牛断奶10天后应继续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小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三、饲养商品牛新技术
(一)定时定量
根据不同的季节确定草料的用量。夏秋季节,一般每天饲饮3次,每头牛每次喂干草1.3-1.7公斤,复合饲料0.3-0.5公斤,喂后饮0.5%-0.65%的食盐水7.5-10公斤;冬春季节,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每次喂3.5-4公斤青干草,1.5-2公斤复合饲料。复合饲料用麦麸、玉米面、棉籽皮、棉籽饼或豆饼、食盐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喂后饮水。此外,夏秋季节要喂适量的青草,以增加牛的食欲和维生素的供给量。
(二)六净二光
要做到槽净、草净、料净、水净、棚净和牛体净,每次添加的草、料、水都要让牛吃光喝光。要做到:"寸草铡三刀",拌料要均匀,才能使牛达到增力上膘的目的。
(三)喂后遛牛
牛每次吃饱喝足后,都要坚持遛牛5-10分钟,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草料的消化吸收,避免发生积食积水。
(四)冬晒夏荫
冬季要保证牛舍温暖,让牛多晒太阳;夏季防止太阳曝晒,以免中暑,并要保证活动场地萌凉和通风透光。
(五)定期消毒
每周用石灰水喷洒棚、槽各一次,以防止牛发生疾病。
(六)四季防病
除定期消毒外,平时还要加喂一些助消化、防积食的药物或食物,以增强 牛的免疫力。每半月检查一次牛的口舌,以舌辨病,及时防范。如果口舌呈桃 红色,则是正常无病;如果呈红色,则为热症;如果呈青色,则为寒症。
(七)免除劳役
商品牛要免除劳役,以缩短育肥时间和提高肉质,增加经济效益。

四、育肥肉牛饲养管理技术
(一)肉牛日粮
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农业部已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5号的规定,不应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及保护剂(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
2、肉牛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至少应达到《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要求,根据肉牛日粮配合的原则,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保证日粮的纤维浓度、适口性、轻泻性和有一定的容积和浓度,进行合理配制饲料。
3、应清除肉牛饲料中的金属异物和泥沙。
(二)饲喂技术
1、定时定量,少给勤添;更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保持饲料清洁,切忌使用霉烂变质、冻坏、有毒害的饲料喂肉牛。每次饲喂完毕,槽内饲料残渣要清扫干净,随粪便拉出牛舍,不得堆在牛床,以免肉牛践踏,发酵发霉,污染空气传播疾病。
2、供应足够的生产饮用水,经常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若有水塔或其他贮水设施,则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予以定期清洗和消毒。
(三)日常管理技术
1、搞好牛舍、运动场卫生,应使牛床干燥,勤换垫草,运动场应干燥不泥泞。
2、防疫与疾病防治。肉牛群的免疫应遵循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规定。对于治疗患疾病肉牛及必须使用药物处理时,应遵循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育肥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用药时,肉牛出栏屠宰前应按规定停药,应准确计算停药时间。
3、建立规范的卫生消毒制度。包括环境消毒、人员消毒、牛舍消毒、用具消毒、牛体消毒和带牛环境消毒。
4、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肉牛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牛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和光照应满足肉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机会。牛场净道和污道应分开,污道在下风向,雨水和污水应分开。牛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牛场排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五、育成公牛的饲养管理
公、母犊牛在饲养管理上几乎相同,但进入育成期后,二者在饲养管理上则有所不同,必须按不同年龄和发育特点予以区别对待。
育成公牛的生长比育成母牛快,因而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特别需要以补饲精料的形式提供营养,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性欲的发展。对育成公牛的饲养,应在满足一定量精料供应的基础上,令其自由采食优质的精、粗饲料。 6 — 12 月龄,粗饲料以青草为主时,精、粗饲料占饲料干物质的比例为 55 : 45 ;以干草为主时,其比例为 60 : 40 。在饲喂豆科或禾本科优质牧草的情况下,对于周岁以上育成公牛,混合精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以 12 %左右为宜。
在管理上,育成公牛应与大母牛隔离,且与育成母牛分群饲养。留种公牛 6 月龄始带笼头,拴系饲养。为便于管理,达 8 — 10 月龄时就应进行穿鼻带环,用皮带拴系好,沿公牛额部固定在角基部,鼻环以不锈钢的为最好。牵引时,应坚持左右侧双绳牵导。对烈性公牛,需用勾棒牵引,由一个人牵住缰绳的同时,另一人两手握住勾棒,勾搭在鼻环上以控制其行动。肉用商品公牛运动量不易过大。以免因体力消耗太大影响育肥效果。对种用公牛的管理,必须坚持运动,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次 1 . 5 ~ 2 . 0 小时,行走距离 4 千米 ,运动方式有旋转架、套爬犁或拉车等。实践证明,运动不足或长期拴系,会使公牛性情变坏,精液质量下降,易患肢蹄病和消化道疾病等。但运动过度或使役过劳,牛的健康和精液质量同样有不良影响。每天刷拭两次,每次刷拭 10 分钟,经常刷拭不单有利于牛体卫生,还有利于人牛亲和,且能达到调教驯服的目的。此外,洗浴和修蹄也是管理育成公牛的重要操作项目。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01/hq_5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