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甘薯贮藏保鲜的因素及其方法

网友投稿  2016-08-01  互联网

      甘薯储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储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储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储藏。
  一、适时、安全收获
  1. 适时收获要“两看”
  甘薯薯块的成熟无明显期限,通常根据当地气温而定,收获过早影响鲜薯产量,收获过晚易受冷害、影响储藏。收获时间不同,产量、品质、耐储性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用途、不同情况(如腾茬、加工、鲜食、留种用等),其收获期应分别对待。
  ①看气温:正常收获期应是当地日平均气温降至15℃时开始,12℃时结束。一般在霜降前完成收获。
  ②看甘薯用途:a.春薯主要用于晒干、加工淀粉等。应于10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此期甘薯产量、烘干率均较高且天气好,利于加工。b.需早腾茬。可在9月下旬收获,但甘薯产量减收10%左右。c.留种用甘薯。必须在霜降(即10月23~24日)前完成收获,以免甘薯受冷害。过早收获气温高,入窖易造成病害发生。d.其他用途。如做鲜食用商品薯,可早收(春薯到8月下旬,生长期120天)。早上市,价格高、效益好,特早熟品种如苏薯8号、安平1号、豫薯10号等生长期100天(8月中旬)即可上市,按亩产2000千克、每千克1元算,亩产值达2000元,还能再种一季冬菜。
  2. 怎样收获才算安全
  ①收刨时做到“四轻”“五防”。“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和防病害。收获必须在晴天进行,当天收当天入窖。
  ②装运时筐内垫草,()避免碰伤。
  二、做到安全储藏
  1. 入窖前进行精选
  不同品种大小薯块分开、分别入窖。做到“十不入窖”:沾泥、破伤、有病、虫咬、受冻、雨淋、水浸、发芽、露头青(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管理粗放、培土过晚过薄而导致地茎膨大露出地面,受阳光照射或收获后储藏光线明亮块茎变绿,称为“露头青”)和裂缝等薯块不准入窖。
  2. 选好窖址
  建窖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窝风,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采取半地下式高温小屋窖、井窖和棚窖等多种窖型。
  3. 对薯种进行药剂处理
  药剂处理能杀死薯块表面和浅层伤口内的病菌,起到防病保鲜作用。但对低温、湿害、碰伤等生理性变化则无效果,仍然要保持适宜温度。
  ①甘薯保鲜粉是一种多种农药的复配剂,防病效果较理想。
  ②50%多菌灵300倍药液(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范围广的内吸性杀菌剂)浸种,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效果好。
  ③70%甲基硫菌灵500倍药液(是一种高效低毒农药,其性质与多菌灵相同,但防病效果优于多菌灵)浸种。
  4. 薯窖的管理
  薯块在储藏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0~14℃;低于9℃则易受冷害;高于15℃则呼吸作用旺盛,大量消耗养分和水分,致使薯块减重;温度高于16℃,薯块易发芽和感染病害。根据薯块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薯窖的管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前期。薯块入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因为刚入窖时外界气温高,薯块呼吸强度大,会释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热量,致使窖内温度高、湿度大,这就给薯块发芽、感染病害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带病的薯块由于病菌侵染蔓延,会造成大量腐烂(俗称“烧窖”)。如果温度适宜,薯块只会发芽不会腐烂。薯块入窖30天内(尤其是前20天)要经常注意窖内温、湿度的变化,加以调剂。入窖5~7天前为了促使薯块伤口愈合,窖温保持在15~18℃,注意不要使窖温上升到20℃以上,入窖5~7天窖温应控制在15℃以下,最好是12~1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②中期。是指薯块入窖后30天至来年立春前后,以保温防寒为主。这个阶段气温低、薯块呼吸强度弱、放热量小,是最易遭受冷害的时期。当窖温下降到12~13℃时,即应采取措施保温。如封土、封闭门窗与通气口,在薯堆上盖干草(兼防冷凝水浸湿薯块,以防受湿害)。如严冬窖温降低到9~10℃,应适当加热。
  ③后期。立春至出窖前,应加强通风换气。此期由于气温逐渐回升,但不断有寒流,天气变化无常,长期储藏的薯块呼吸作用微弱、抵抗力差,经不起窖温过大的变化,受不了低温的侵袭。所以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门窗与通气口,要保持窖内温度在12~14℃、相对湿度不低于85%~90%。
  三、薯块储藏时腐烂的原因
  1. 冷害
  薯块入窖前或储藏期间处在9℃以下低温时间过长时,新陈代谢活动受到破坏,这就是冷害。受冷害后15~20天,轻者点片腐烂,重者全窖腐烂。据试验,薯块在3~6℃条件下6天就会受冷害;9℃以下10天产生冷害,经20天后表现出冷害,30天后部分发生腐烂,40天后大量腐烂。受冷害的特征:首先是甘薯笼头(就是摘下红薯后留下的把儿)由青棕色变为暗褐色,然后发生干腐;其次薯块头尾发生腐烂;其三薯块中间腐烂。把受冷害的薯块横切时可发现:乳汁很少,用力挤压流出清水;薯块“硬心”轻的还有甜味、严重的有苦味;在维管束附近出现红褐色,后变为棕褐色(俗称“黑筋”);薯块呈水湿状、发软。冷害的原因主要是收获期偏晚或薯窖保温条件差。
  2. 病害
  甘薯在储藏期间病害较多,如黑斑病(黑疤病)、软腐病(脓坏)、茎线虫病(糠心病)等。窖内发病的主要原因:薯块、薯拐带病入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继续感染,尤其是保温条件差,薯块受冷害,软腐病菌乘机进行危害。
  3. 湿害
  薯块在田间生长期间,因田内积水时间较长、空气不足,导致薯块生理机能遭到破坏、生活力降低,入窖后温度升高引起腐烂;薯堆内水汽上升,在薯堆表面遇冷时凝成水珠、浸湿薯块;雨雪漏在窖内,浸湿薯块时间过长引起的腐烂。
  4. 无氧呼吸
  入窖初期,气温较高,井窖尤其是深井容易产生缺氧(装薯过满或封窖过早都会缺氧)。薯块的呼吸作用也会使窖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呼吸受到抑制,造成无氧呼吸,引起腐烂,并产生酒精。
  5. 机械损伤
  薯块在收藏运输、入窖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病菌侵入引起腐烂。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滑县植保站 邮编:456400)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01/hq_5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