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九寨大地的天气虽然还如节前一样寒冷有加,可是郭元乡郭元村的土地上已经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一股股枇杷的花香,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林,果农李来生夫妇正在给枇杷树挖排水沟。“枇杷树的灌溉是很讲究的,土壤湿度不能过大,湿度过大,导致地表温度过低会冻落花蕾和才形成的小果,影响产量,所以排水沟一定要设计科学才行。”李来生边挖边介绍。“难怪你家枇杷每年长得都比我家的好,价钱也卖得高。”隔壁的葛三牛这样说。
其实老李的秘诀还不止这一点,原来他和大家一样,把自家的枇杷树通过大肥大水培育得高高大大、枝繁叶茂,可总是每年花多果少,而且果长得小,经济效益一直提不起来。2008年,老李从农业频道中学到了枇杷树的栽培与修剪技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对自家的一半枇杷树进行尝试,当年经过疏枝、疏果的树长势喜人,价格也比往年高出了2块多元。尝到甜头的老李信心更足了,第二年他把剩下的树全部进行了整形修剪,当年又大大地赚了一把。
郭元村由于日照时间较长,水分充足,很适宜枇杷的生长,而且生长的枇杷含糖高,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通过几年来不断优化品质,现已创出了自己的水果“品牌”,大多销往成都和甘肃等地。
“要想脆红李早上市场卖"翘钱",就得给脆红李盖大棚提温,改变树的休眠期,让树提前发芽、开花和熟果。”在大棚脆红李园中,果树栽培的“土专家”邱代全正在为几位脆红李种植户传授脆红李大棚栽培技术。
在邱代全的脆红李大棚里,只见大棚内三排脆红李树根据拱棚弧形高度进行了矮化修剪,而且在每株根部吊了一个“瓶”。“这是营养瓶吗?”一位果农疑惑地问。
“不是,根部的吊瓶是农药瓶,是为了防止害虫危害树根和花果。”邱代全还对自家的脆红李采用了上有大棚、下有地膜的双膜栽培方式,棚中水果不受外界影响,果大且果形美观。
钻进郑贵成家的高架双层大棚,老郑正在为黄瓜、蕃茄和辣椒苗打叶面肥,一畦畦秧苗在主人的呵护下翠嫩欲滴,已长到五六公分长了。
“老郑,你家的苗子好久能移栽?”“可能还要十来天。”“今年一定给我留两个大棚的苗子,去年我就没抢上。”还没等老郑家的苗子长好,左邻右舍的农户就跑过来预定他家的苗子。
4年前,菜农都是自己育自己的苗,种出来的菜时间比外面的晚,菜价也不好,针对这一情况,郑贵成在农技员杨献宝的指导下,率先采用高架双层大棚进行育苗,这样升温快,保温效果好,昼夜温差不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二十几度,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别人家的秧苗还没出土,他家的秧苗就可以移栽了。
如今,郭元村大棚蔬菜共建280亩,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630余亩,蔬菜产销量3090余吨,实现经济收入567.2万元。菜农李贵英说,去年黄瓜和蕃茄最早上市的价格每公斤4—6元,其他菜农只能卖到1—3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